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門神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mén shé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én shén
解釋:
  1. 民間張貼或畫在門上用來驅邪的神祇圖像。
    【例】每逢新年,家家戶戶會在大門貼上門神,保祐居家平安。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門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én shén
解釋:
守門的神。相傳黃帝時以神荼、鬱壘二人,畫於門戶為古代的門神。至唐太宗時,命畫工畫秦叔寶、尉遲恭二形象於宮掖左右,永為門神,而民間取為鎮邪之用。見談徵引風俗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門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李豐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門神為神名。道教和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之神。舊俗源於古代「五祀」之一的「門祀」。「門神」一詞始見於〔禮記、喪大記〕鄭玄注:「君釋菜以禮禮門神。」〔通俗篇.鬼神〕引〔禮〕:「今謂其左曰門丞,右曰戶尉。泛言門戶之神。」〔漢書、禮儀志〕:「東海有度朔山,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眾鬼之惡,有害人者,執以葦索結之,而以飼虎。」〔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以御凶邪,俗謂之門神。」(〔類說〕卷6引)又〔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故古時民間習俗皆以神荼、鬱壘為門神,以御鬼也。至唐代以後,更有以秦叔寶、尉遲敬德(尉遲忝)為門神者。〔三教搜神大全〕:「戶神唐秦叔寶、尉遲敬德二將軍也。」按傳云:「唐太宗不豫,夜聞寢門外鬼魅呼號,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寶奏云:『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無事。因命畫工繪二人之像懸宮門,邪祟以息。後世以襲之,遂永為門神。」今之廟宇殿門,多繪一白臉一黑臉的二神像,即秦與尉遲二神,臺灣民間建廟即多沿此舊俗;而一般民家則於過年時,依例多貼紙像於門上以辟邪驅鬼,禳災迎福,成為年畫中的民藝版畫。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門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門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門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mn̂g-sî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門的守護神。畫或貼在門板上的神像。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門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門神 相關客家語 門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