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荀子人道理想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荀子在道德人倫方面的思想,承自孔子與後儒:以「君子」為理想人格,而教育目的即在陶成君子;以「聖人」為理想君王,以「王道」為理想政治。質言之,荀子可說是道德、教育、政治思想上的理想主義者。
  根據荀子學說,君子積善成德,勤學修身,隆師親友(參見「隆師親友」「師法隆積」),諸德全備。君子首要在知「道」守道,所謂 「心知道然後可道,可道然後能守道以禁非道」(〔解蔽〕)。而荀子所謂「道」,或指最為廣博周洽的事理法則,所謂「無欲無惡,無始無終,無近無遠,無博無淺,無古無今,兼陳萬物而中懸焉。(衡度萬物的標準)」中或指為人之道,所謂「道也者何也?禮讓忠信是也。」(〔彊國〕)或指先王之道,所謂「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曷謂中?曰禮義是也。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所道也。」(〔儒效〕)或指後王之道(參見「後王之道」),所謂「君子審後王之道,而論於百王之前,若端拱而議。」(〔不苟〕)無論是人道,先王之道,還是後王之道,君子所固守者不脫人人共由的禮義之道。守道君子自具仁誠禮義智勤忠信公勇諸德(參見「士君子」),人格完美,道德純粹。同時君子能以公義勝私欲,任賢使能,輯和群眾,因而成為法治之源。
  君子是未得位的聖人,聖人則是已得位的君子,也就是理想的為政者。聖人在道德品格上固然如同君子,盡善盡美,在智慮事功上較君子尤為高明廣大。荀子同時秉持儒家傳統的政治理想,認為唯有聖人成為明王天子,始能施行王道(參見「王道」)。如〔富國〕篇上說:「力者,德之役也。百姓之力,待之(聖人)而後功,而百姓之群待之而後和,百姓之財待之而後聚,百姓之勢待之而後安,百姓之壽待之而後長。」王道即德政,為政者以德服眾,不以力服人;以禮義為法度,不以私欲亂紀;任賢使能,不以權謀操縱人。如此始能成立王者之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荀子人道理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