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醜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ㄤˇ˙ㄉㄜㄅㄨˋㄏㄠˇㄎㄢˋ˙ㄉㄜㄖㄨˊ:「ㄔㄡˇㄖㄣˊ」、「ㄔㄡˇㄅㄚㄍㄨㄞˋ」。
  2. ㄒㄧㄡㄔˇ˙ㄉㄜㄅㄨˋㄧㄚˇ˙ㄉㄜㄖㄨˊ:「ㄔㄡˇㄧㄢˊ」、「ㄔㄡˇㄕˋ」、「ㄔㄡˇㄨㄣˊ」、「ㄔㄡˇㄊㄞˋ」。
  3. ㄎㄜˇㄔˇ˙ㄉㄜㄕˋㄖㄨˊ:「ㄐㄧㄚㄔㄡˇㄅㄨˋㄎㄜˇㄨㄞˋㄧㄤˊ」。
  4. ㄉㄧㄡㄌㄧㄢˇㄖㄨˊ:「ㄔㄨㄔ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醜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ǒu
解釋:
  1. 形貌難看的。與「美」相對。
    【例】他長得很醜。
  2. 惡劣的、不好的。
    【例】醜行、醜事、醜態
  3. 羞恥、不光榮的事。
    【例】家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ǒu
解釋:
[形]
1.形貌陋劣、難看。《南史.卷三三.張邵傳》:「融形貌短醜,精神清徹。」
2.惡劣的、不好的。如:「醜聞」、「醜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
3.汙穢。《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唐.李善.注:「醜,穢也。」
[動]
1.憎惡。《書經.胤征》:「既醜有夏,復歸於亳。」《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惡直醜正,實蕃有徒。」
2.汙辱。如:「醜詆」、「醜化」。《呂氏春秋.季冬紀.不侵》:「秦昭王聞之,而欲醜之以辭。」
3.相類。《孟子.公孫丑下》:「今天下地醜德齊,莫能相尚。」
[名]
1.羞恥、不光榮的事。如:「家醜不可外揚」。漢.劉向《新序.卷三.雜事》:「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醜,孤之願也。」
2.醜惡、低賤之人。《詩經.大雅.綿》:「迺立冢土,戎醜攸行。」《晉書.卷六六.陶侃傳》:「侃以偏旅獨當大寇,無征不克,群醜破滅。」
3.姓。如漢代有醜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ú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形貌陋劣、難看。《說文解字.鬼部》:「醜,可惡也。」《南史.卷三二.列傳.張邵》:「融形貌短醜,精神清徹。」《敦煌變文.醜女緣起》:「比來醜陋前生種,今日端嚴遇釋迦。」

2. 醜惡、低賤之人。《詩經.大雅.綿》:「迺立冢土,戎醜攸行。」《晉書.卷六六.列傳.陶侃》:「侃以偏旅獨當大寇,無征不克,群醜破滅。」

3. 惡劣、不佳。《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

4. 羞恥、不名譽之事。如:「醜聞」、「醜事」。漢.劉向《新序.卷三.雜事》:「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醜,孤之願也。」《醒世恆言.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常言道:『家醜不可外揚。』若還一打,鄰里都要曉得了。」

5. 汙穢。漢.劉熙《釋名.釋言語》:「醜,臭也,如物臭穢也。」《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唐.李善.注:「醜,穢也。」

6. 憎惡。《書經.胤征》:「既醜有夏,復歸于亳。」《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惡直醜正,實蕃有徒。」

7. 汙辱、譭謗、誣衊。如:「醜化」。《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劉向》:「緣飾文字,巧言醜詆。」《呂氏春秋.季冬紀.不侵》:「秦昭王聞之,而欲醜之以辭。」

8. 相類、類別。通「儔」。《說文解字.鬼部》「醜」字清.段玉裁.注:「凡云醜類也者,皆謂醜即疇之假借字。疇者,今俗之儔類字也。」《爾雅.釋鳥》:「鳧鴈醜,其足蹼,其踵企。」《孟子.公孫丑下》:「今天下地醜德齊,莫能相尚。」

9. 眾多。通「丑」。《詩經.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姓。如漢代有醜長。

注音: ㄔ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醜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䆀才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