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史館照片檔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黃淑瑛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照片是各種活動的真實紀錄,國史館為維護史料之完整性,備供學術研究及修史立傳的參考,自民國47年(1958)在臺復館後,便廣徵照片史料,迄今照片檔案數量達100,000餘張。
  為充實照片檔案的內容,國史館徵集照片檔案的方式有下列幾種:
  (一)函索:經常致函聯繫各機關、團體、政要、名人,請其提供照片,移送本館典藏。
  (二)價購:多方選購有史料價值之照片,並定期向中央通訊社價購新聞照片。
  (三)商借複製:參觀機關、團體、或私人所舉辦照片展覽及珍藏照片,並設法商借複製。
  (四)交換:與其他機關、團體、學校以交換的方式,互通照片史料有無。
  經上述方式蒐集之照片,內容繁雜、數量龐大,若不加以有系統的分類整理,勢必無法發揮其功能。國史館將徵集之照片,逐張經篩選、點收、排序、編號、分類、立案、裝冊、電腦建檔等整理步驟、計分為14類,編成1,300冊,期間自清末至民國83年,主要內容如下:
  (一)總類:有憲政沿革、約法、憲法、國民大會歷次會議、總統副總統選舉、國民黨黨務活動、立法院院會、監察院陳情調查及請願處理。
  (二)人事:有褒揚令、勳獎章。
  (三)行政:有政府各機關動態、臺灣省議會會議、臺北市議會會議、陽明山會談、國建會。
  (四)內政:有中央與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紀念節日慶祝活動、名勝古蹟、宗教活動、婦女團體、慈善團體、教育文化團體、人民團體、慈善公益活動、土地改革。
  (五)外交:有國際文教、經貿、金融、華商會議,中外邦交、訪聘、文教、經貿關係,清季界務條約、商約及交界圖,華僑回國致敬、觀光、考察活動。
  (六)國防:有清季對外戰役、開國各戰役、討袁護法、東征、北伐、抗戰期間各戰役、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砲戰、陸海空軍兵力。
  (七)財政:有中央銀行理事會議、發布重要財經政策。
  (八)教育:有五四運動、奧運、亞運,臺灣區運、臺北市運、各項球類比賽、學術研討會。
  (九)司法:有貪瀆違法案件之偵辦。
  (十)經濟:有經貿合作會議、政府遷臺後之工業建設、水利建設。
  (十一)交通;有京張鐵路工程,鐵路、公路、捷運建設。
  (十二)醫藥:有醫藥衛生會議、汙染防治及環境保護。
  (十三)新聞:有亞洲影展、亞太影展、金馬獎、金鐘獎。
  (十四)人物:有慈禧、光緒、宣統等清代帝后像,國父、先總統蔣公、陳誠、嚴家淦、謝東閔、蔣經國、李登輝等歷任總統、副總統勳業事蹟,黃興、陸皓東、宋教仁、陳英士、胡漢民、戴傳賢、張繼、張自忠、李石曾等先烈、先賢及在財經、外交、軍事、科技、教育、文化、藝術上卓然有成者約計2,500人之生平事蹟。
  目前國史館實施檔案管理資訊化,完成電腦建檔之照片,經由史料檔案管理檢索系統、能以檔號、案名、內容、人名、地點、年代、時間等欄位迅速、正確、便捷的提供檢索應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史館照片檔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