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謾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ㄧㄢˊ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8
  • 漢語拼音 [一]màn[二]má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án
解釋:
  1. 欺騙。
    【例】欺謾、謾天謾地
  2. 毀謗。
    【例】鄉則不若,偝則謾之。(《荀子.非相》)
注音:
漢語拼音: màn
解釋:
  1. 輕視、傲慢。
    【例】輕謾
  2. 任意、隨便。
    【例】謾罵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án
解釋:
[動]
1.欺騙。如:「謾上不謾下」。唐.柳宗元〈罵尸蟲文〉:「譖下謾上,恆其心術,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2.詆毀。《荀子.非相》:「鄉則不若,偝則謾之。」
[形]
慧黠、靈巧。漢.揚雄《方言》卷一:「虔儇,慧也。秦謂之謾。」
注音:
漢語拼音: màn
解釋:
[動]
侮慢。《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不遵禮儀,輕謾宰相。」
[形]
1.傲慢。《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故桀紂暴謾,讒賊並進,賢知隱伏。」
2.猥褻淫亂。《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長書有誖謾,發覺,天子使廷尉孔光持節賜廢后藥,自殺。」
[副]
1.空、徒。通「漫」。唐.戴叔倫〈過賈誼舊居〉詩:「謾有長書憂漢室,空將哀些弔沅湘。」宋.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詞:「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2.任意、隨便。通「漫」。唐.姚合〈送王求〉詩:「願君似醉腸,莫謾生憂慼。」宋.辛棄疾〈上西平.九衢中〉詞:「凍吟應笑,羔兒無分謾煎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ㄇㄢˊ

1. 欺騙。如:「謾上不謾下。」《說文解字.言部》:「謾,欺也。」《玉篇.言部》:「謾,欺也。」《漢書.卷八.宣帝紀》:「上計簿,具文而已,務為欺謾,以避其課。」唐.柳宗元〈罵尸蟲文〉:「譖下謾上,恆其心術,妒人之能,幸人之失。」金.馬鈺〈滿庭芳.行屍走骨〉詞:「鎮日謾天昧地,不顧神明。」

2. 詆毀。《荀子.非相》:「鄉則不若,偝則謾之。」

3. 慧黠、靈巧。《集韻.平聲.仙韻》:「謾,慧󶿐(黠)也。」漢.揚雄《方言》卷一:「虔儇,慧也。秦謂之謾。」《廣雅.釋詁》:「謾,慧也。」

㈡ㄇㄢˋ

1. 侮慢。《字彙.言部》:「謾,音慢,與慢同。」《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不遵禮儀,輕謾宰相。」

2. 傲慢。《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故桀紂暴謾,讒賊並進,賢知隱伏。」《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龔勝》:「疾言辯訟,媠謾亡狀。」唐.顏師古.注:「謾讀與慢同。」

3. 猥褻淫亂。《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長書有誖謾,發覺,天子使廷尉孔光持節賜廢后藥,自殺。」

4. 美妙。唐.白居易〈長恨歌〉:「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5. 莫、不要。唐.白居易〈戲和微之答竇七行軍之作〉詩:「春裝秋未寄,謾道有閒錢。」宋.蘇軾〈江城子.翠娥羞黛〉詞:「謾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

6. 空、徒。通「漫」。唐.戴叔倫〈過賈誼舊居〉詩:「謾有長書憂漢室,空將哀些弔沅湘。」唐.元稹〈代九九〉詩:「謾擲庭中果,虛攀牆外枝。」宋.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詞:「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7. 任意、隨便。通「漫」。唐.姚合〈送王求〉詩:「願君似醉腸,莫謾生憂慼。」宋.辛棄疾〈上西平.九衢中〉詞:「凍吟應笑,羔兒無分謾煎茶。」《福惠全書.卷一二.邢名部.看語附》:「可習率人攜牛具徑田,曾戳死其一豬,東振瞋目謾罵,發其陰私。」

注音: ㈠ㄇㄢˊ ㈡ㄇ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謾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