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纓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ng
解釋:
  1. 繫帽的帶子。
    【例】冠纓、帽纓
  2. 用線、繩、毛等做成像穗子的裝飾物。
    【例】長槍上紮著紅纓子。
  3. 蘿蔔、芥菜等植物的莖和葉子。
    【例】蘿蔔纓子、芥菜纓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īng
解釋:
[名]
1.繫帽的帶子。《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細纓革靴者,皆鳥集鵠立。」
2.綵帶。《儀禮.士昏禮》:「主人入,親說婦之纓。」漢.鄭玄.注:「婦人十五許嫁,笄而禮之,因著纓,明有繫也,蓋以五采為之,其制未聞。」
3.馬腹前的皮帶。《周禮.春官.巾車》:「錫樊纓十有再就。」漢.鄭玄.注:「纓,今馬鞅,王路之樊及纓皆以五采罽飾之。」
4.用線、繩、毛等做成像穗子的裝飾物。如:「長槍上紮著紅纓子。」《水滸傳》第三回:「史進頭戴白范陽氈大帽,上撒一撮紅纓。」
5.蘿蔔、芥菜等植物的莖和葉子。如:「蘿蔔纓子」、「芥菜纓兒」。
6.繩索。《漢書.卷六四下.終軍傳》:「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動]
繫。《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雖假容於江皋,乃纓情於好爵。」唐.柳宗元〈乞巧文〉:「乃纓弁束衽,促武縮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e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ia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i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i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帽帶。《說文解字.糸部》:「纓,冠系也。」《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于髡》:「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細纓革靴者,皆鳥集鵠立。」

2. 綵帶。本為古時女子許嫁時所佩之綵帶。《儀禮.士昏禮》:「主人入,親說婦之纓。」漢.鄭玄.注:「婦人十五許嫁,笄而禮之,因著纓,明有繫也,蓋以五采為之,其制未聞。」《禮記.曲禮上》:「女子許嫁,纓者,女子婦人通稱也。」

3. 馬、犬腹前之裝飾物。《集韻.去聲.勁韻》:「纓,馬犬頸飾。」《字彙.糸部》:「纓,鞶纓在馬胸前者。」《周禮.春官.巾車》:「錫樊纓十有再就。」漢.鄭玄.注:「纓,今馬鞅,王路之樊及纓皆以五采罽飾之。」

4. 鳥頸毛。《文選.枚乘.七發》:「鵷鶵鳼鶄,翠鬣紫纓。」唐.李善.注:「纓,頸毛也。」南朝梁.沈約〈天淵水鳥應詔賦〉:「翠鬣紫纓之飾,丹冕綠襟之狀。」

5. 以線、繩、毛等所製如穗類之飾物。如:「長槍上紮著紅纓子。」唐.溫庭筠〈昆明治水戰詞〉詩:「箭羽槍纓三百萬,踏翻西海生塵埃。」《水滸傳》第三回:「史進頭戴白范陽氈大帽,上撒一撮紅纓。」

6. 指植物像纓穗狀之莖葉。如:「蘿蔔纓子」、「芥菜纓兒」。

7. 繩索。《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終軍》:「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宋.劉克莊〈賀新郎.實之三和.有憂邊之語,走筆答之〉詞:「問長纓,何時入手?」

8. 繫。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雖假容於江皋,乃纓情於好爵。」唐.柳宗元〈乞巧文〉:「乃纓弁束衽,促武縮氣。」

注音: 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纓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