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全美促進卓越教育委員會(美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USA)
作者: 單文經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全美促進卓越教育委員會為美國雷根總統任內,由教育部長貝爾(Terrel H. Bell)所組成的委員會。該委員會曾於一九八三年提出一篇著名的報告:〔國家在危機中:教育改革訓令〕(A Nation at Risk: 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
  美國原本是一個具有地方分權傳統的國家,其教育事務一向皆由地方自行負責。隨著歷史的發展,由於情勢的變遷,聯邦政府逐漸介入教育事務。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外則因與蘇聯的冷戰,內則由於民權運動的興起,美國聯邦政府在民意的驅使下,以更積極的態度參與原本專屬地方的教育事權,進而帶動教育的變革。美國聯邦政府所採取的作法之一,即是透過各種法案,或是透過最高法院的判例,宣示教育的改革趨向。前者如〔國防教育法案〕要求聯邦政府撥款加強數理與自然科學教育,以及外國語教育,〔初等及中等教育法案〕要求聯邦政府撥款改善文化不利學童的教育環境;後者如〔布朗判例〕確定了聯邦政府對於反種族隔離的學校教育政策。
  美國聯邦政府促進教育革新的另一項作法,即是邀請知名人士、學者專家組成委員會,經過一段時間的研討,撰寫成為報告書,公諸於世,喚起社會大眾注意,促使各級各類學校進行教育改革。全美促進卓越教育委員會即係其中最為著名,且對美國教育影響最大的委員會之一。
  該委員會的報告指出,美國正處於瀕臨危機的情況之中,而救亡圖存之道,捨教育改革無他。該報告所謂的危機,可以從下列四項指標看出端倪:(1)全國共有二千三百萬成年人為「功能上的文盲」(即雖然入過學,但卻不識字);(2)十七歲的青年人之中有百分之十七為「功能上的文盲」;(3)自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八○年之間,美國學生的「學術性向測驗」成績,一直下降;(4)美國學生的自然科學成就測驗成績,有愈來愈差的趨勢。
  為了化危機為轉機,全美促進卓越教育委員會在〔國家在危機中〕報告中,作了一系列有關教育改革的建議:
  1.高級中學的學生應該在其四年的修業過程之中,修習「新五項基本學科」(Five New Basics):(1)四年英語;(2)三年數學;(3)三年自然科學;(4)三年社會;(5)一年半電腦。對於升學導向的高中生,則應另行修習一年外國語文。
  2.各級學校對學生的學業和生活表現,應有更高的期望,且採取較嚴格的標準;高等教育機構則應採取「入學標準從嚴」的作法。
  3.各級學校應該增加學年上課的天數,以及每天上課的時數,以便學生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新五項基本學科」。
  4.提高師資素質,改善教師待遇,試行有效的教師評鑑制度,並且試行「生涯階梯制」(career ladder)等制度,以便提升中小學的教學水準。
  除了出版報告書以外,全美促進卓越教育委員會還在美國各地召開了十二場地區性的會議,邀請各地區公私立學校的負責人、學務委員會代表、地方政經要人等與會。後來,並且由教育部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研討會。這些作法,使得該委員會的報告,一直很受媒體注意,並且刺激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採行該委員會所提出的建議事項,因而帶動了一連串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發起的後續教育改革,開啟了一九九○年代,乃至二○○○年代美國教育改革的新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全美促進卓越教育委員會(美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