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厲兵秣馬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解釋:
  1. 厲,磨;秣,餵。厲兵秣馬為磨利兵器,餵飽馬匹。指做好戰鬥前的準備工作。
    【例】國軍厲兵秣馬,已完成備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厲兵秣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解釋:
磨利兵器,餵飽馬匹。指完成作戰準備。《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傳》:「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厲兵秣馬,以報國讎。」也作「秣馬利兵」、「秣馬厲兵」、「厲兵粟馬」、「勵兵秣馬」、「礪兵秣馬」、「礪戈秣馬」。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厲兵秣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釋義:
磨利兵器,餵飽馬匹。指完成作戰準備。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後亦用「厲兵秣馬」比喻完成事前準備工作。
△「嚴陣以待」
典源: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1>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2>敝邑,為從者之淹3>,居則具一日之積4>,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使遽5>告于鄭。鄭穆公使視客館6>,則束載7>、厲兵8>、秣馬9>矣。 〔注解〕 (1) 步師:行軍。 (2) 腆:音ㄊ|ㄢˇ,豐厚。 (3) 淹:滯留、停留。 (4) 積:蓄存、儲藏糧食。 (5) 遽:驛車。 (6) 鄭穆公使視客館:此句據阮元《校勘記》補。鄭穆公,西元前649∼前606,春秋時鄭國國君。客館,招待賓客休息、居住的房舍。 (7) 束載:捆物裝車。為作戰之準備。 (8) 厲兵:磨利兵器。為作戰之準備。 (9) 秣馬:餵馬。為作戰之準備。
典故說明:
厲兵,磨利兵器。秣馬,餵馬。「厲兵秣馬」指完成作戰的準備。《左傳》記載:魯僖公三十二年,駐防鄭國都的秦將杞子,派人報告秦王他們已掌管鄭國都的北門,是攻打鄭國的好機會。三十三年春天,秦王決定派兵攻打鄭國。鄭國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經商途中遇到秦軍,知道秦軍意圖後,他一方面用四張獸皮和十二頭牛慰勞賞賜秦軍,一方面則是派人趕緊回報鄭穆公這件事。鄭穆公獲報後,派人去招待秦國駐軍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結果見到他們已經捆物裝車、磨利兵器、餵好馬匹,完成作戰的準備。於是鄭穆公將計就計派皇武子去送行,讓秦軍知道鄭國已有防備,免去一場戰爭。後來「厲兵秣馬」被用來指完成作戰準備。亦用來比喻完成事前準備工作。另外在《左傳.成公十六年》中,可見「秣馬利兵」一詞,也作比喻完成作戰準備的意思。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指完成作戰準備。&比喻完成事前準備工作。
使用類別
用在「準備作戰」的表述上。&用在「準備作戰」的表述上。
例句
  1. 我軍厲兵秣馬,已完成備戰工作。
  2. 自開戰以來,我軍日日厲兵秣馬,準備迎敵。
  3. 考試時間愈來愈近,大家都厲兵秣馬,作最後的衝刺。
  4. 中華棒球代表隊厲兵秣馬,準備在這次的亞洲盃一展身手。
  5. 大學聯考失利後,他厲兵秣馬,苦讀了一年,終於能夠榜上有名。
  6. 隨著春節假期接近,旅遊業者無不厲兵秣馬,準備搶食這塊旅遊大餅。
  7. 在這設備完善的體育場,本校足球隊員正厲兵秣馬,準備挑戰明年的全國盃。
書證:
01.《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源)
02.《晉書.卷一一六.姚萇載記》:「願布德行仁,招賢納士,厲兵秣馬,以候天機。」
03.《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列傳》:「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厲兵秣馬,以報國讎,乃賊塵未揚,輒先去以為民望。」
04.《清史稿.卷二二三.布占泰列傳》:「我利速戰,但慮彼不出耳。今既出,平原廣野,可一鼓擒也!舍此不戰,厲兵秣馬,何為乎來?」
辨識:
近義成語
盛食厲兵選兵秣馬嚴陣以待

「厲兵秣馬」及「嚴陣以待」都有作好戰鬥準備的意思。

「厲兵秣馬」側重於主動出擊;「嚴陣以待」則側重於被動的等待。

厲兵秣馬 嚴陣以待 辨似例句
大學聯考失利後,他∼,苦讀了一年,終於能夠榜上有名。
面對即將到來的春節交通高峰,各相關部門均已作好規劃,∼,以確保交通順暢。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厲兵秣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似詞 盛食厲兵、嚴陣以待 相反詞 解甲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