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海獺 - 教育百科
ˇ
ˋ
hǎi tà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ǎi tà
解釋:
動物名。哺乳綱鰭腳目。長三尺許,頭小體肥,前肢比後肢短,毛褐色而柔密,極貴重,產於北太平洋海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海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a Otter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Enhydra lutris (Linnaeus, 1758)
形態:
頭大而圓,耳小而厚,頸短而粗,腿和尾短,前腳有爪可收起,後腳大且趾間有蹼,體色從紅褐色、黑褐色到黑色都有,但頭、喉與胸部為灰或乳白色,頭軀幹長100~120公分,尾長25~37公分,雌性體重15~32公斤,雄性體重22~45公斤。海獺是唯一下頜每邊有4顆門齒的食肉目動物,且缺乏肛門腺。
分布:
日本北海道,庫頁島、堪察加島、司令島、阿留申島,阿拉斯加南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美國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加州等海岸地帶。
生態習性:
海獺主要生活在離海岸1公里之內的海域,在石岸或沙岸以前腳捕捉魚或海中無脊椎動物,如海膽、鮑魚、蟹和軟體動物,捕到獵物後,會以腹部朝上的姿勢浮躺在海面上,以胸為餐桌進食,有時會以石塊在胸部敲開蚌殼進食,每天必須吃體重20~25%的食物,這些食物也是牠們水分的主要來源。海獺游泳與潛水能力佳,一般潛水可超過1分鐘,最久可潛4分25秒,最深可潛97公尺;以白天活動為主,晨昏為活動高峯,一天的活動範圍約幾公里,晚上則纏在海帶叢中睡覺,以免隨潮水漂走。海獺的底毛非常緻密,每平方公分可有10萬根毛,牠們在水中保暖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毛髮之間的空氣層,而非皮下脂肪,如果毛髮因故糾結無法維持其間的空氣層,則海獺無法在海水中生存。海獺通常單獨活動,但可能聚成大群休息,平時雌雄個體分群而居,生殖時雄獺會到雌獺聚集處建立約20~25公頃的領域,以與雌獺交配。海獺終年可生殖,但各地的生殖高峯不一,由於可能有生殖延遲的現象,懷孕期由4~12個月不等,但真正的懷孕時間約4~5.5個月,一胎通常1仔,可能大部分是在海中出生,出生時體重1.4~2.3公斤,先是在仰泳的母獺胸部休息、吸奶,2個月時開始游泳,幾乎長到成體體型後才斷奶,可能要依賴母獺5~8個月,雌獺約4歲性成熟,雄獺5~6歲性成熟,但通常要幾年之後才能真正成功繁殖,野外活存最久的雌獺約23歲。海獺曾因皮毛珍貴而被大量捕殺,也曾因為會吃鮑魚、海膽等海產,而被商業收穫海產的漁民捕殺,加上幾次漏油事件與其他大規模海岸與海洋污染事件所影響而數量大幅下降。當海獺數量減少後,部分海岸地區因海洋無脊椎動物過度啃食海藻而使海藻密度下降,進而影響利用海藻為食物、棲所、繁殖場所的各類海洋生物的活存,使當地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顯著下降,因此隨後被加強保護,目前仍列名於〈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瀕危物種。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科:
貂科(Family Mustel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海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ái-thu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水獺。哺乳動物。身長大約有三尺多,頭形小,身體肥胖;有褐色柔密的皮毛,極貴重,產於北太平洋海岸。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海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海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