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七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莊耀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七繆〕是劉劭所著〔人物志〕卷下第十篇篇名,篇旨在於反省觀察人物所可能發生誤差的理由。所謂「七繆」即:察譽有偏頗之繆;接物有愛惡之惑;度心有小大之誤;品質有早晚之疑;變類有同體之嫌;論材有申壓之詭;觀奇有二尤之失。導致這些繆誤的根由,即在於人不能免於主觀好惡的影響。
  「察譽有偏頗之繆」是說因徵實不明,信耳而不信目,隨人之是非而是非,又加有愛憎之情。奇異之材,眾人不能見,眾人所譽未必可信,眾人所毀也未必不正。人情毀譽萬端、易失於偏頗。
  「接物有愛惡之惑」是說人情因主觀愛惡,而不自覺,往往疏善而親非,其實非者不全非,仍有其是。所是順己所長,則情通意親,忽略其惡。善人雖善,未必盡善,仍有所短,以其所短,忽其所長;或其人之長,正是己之所短,意趣相違,忽略其善。
  「度心有小大之誤」是劉劭認為一個人志氣要宏大,但要細心謹慎。因而說:心小志大者是聖賢之倫;心大志大者是豪傑之雋;心大志小者是傲蕩之類;心小志小者是拘泥軟弱的人。眾人有些以小心謹慎為鄙陋,以為志大才風光,是小大之誤。
  「品質有早晚之疑」是說人材不同,成材亦有早晚之別。早熟的人智慧淺,但是很快就表現出來;晚成的人有奇識,但成材緩慢;一生無成的人,因於材不足。能者思慮周到。常人的眼光變化較少。
  「變類有同體之嫌」是劉劭以為人情莫不趨名利而避損害,因此同體之人,材同勢均則相競相害,材同勢殊則相援相賴,普通人不知道這種差別。
  「論材有申壓之詭」是說人材,有伸有屈,富貴遂達是伸;貧賤窮匱是屈。上材不論窮達。中材則隨世損益,憑藉富貴而施惠,受惠者於是稱譽其美,縱無異材,也能行成名立。處貧賤則無財可施,無勢可援,縱無罪尤,也易受到怨望誹謗,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
  「觀奇有二尤之失」是說觀察特殊的人材,不可以常理測度。常人只能知一般傑出人物,而不能知豪傑聖人,特出之人,與眾不同,至高妙之人,含精於內,卻外表平凡;中虛之人,巧言美姿,其實無其才實學,常人眩於外表,所以有觀奇之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七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