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弓箭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gōng ji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ng jiàn
解釋:
  1. 弓與箭。
    【例】那個獵人帶著弓箭和乾糧上山打獵去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弓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ng jiàn
解釋:
弓與箭。《三國演義》第七回:「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弓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弓箭為布農族人傳統的狩獵工具。山居的布農人精於打獵,在槍枝未輸入以前,男人日常隨身攜帶的獵具是弓箭。 布農族的弓箭主要以韌性較佳的桂竹「batakan」、梅樹「bunuaz busol」或「latig」樹為製弓的材料,細麻繩或細鋼絲作成的弦,以及竹、木棒作成的箭身製成。
知識 1:
男子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弓箭
分類: 社會政治器物:武器:弓箭
功能用途: 獵具或武器
學域-大分類: 人類-民族
文化區: 南島語族區
族群: 布農(Bunun)
紀錄類別: 民族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阿美族主要的武器有槍、弓箭、佩刀和盾牌。弓箭用於狩獵,亦用於戰爭,為遠攻武器。其弓都是平攻的形式,在弛時有平直如棒的,也有略呈弧形的。然而阿美族的平弓卻沒有一般的台灣平弓的特點,不具弦槽。
知識 2:
砍削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弓箭
分類: 社會政治器物:武器:弓箭
功能用途: 獵具或武器
學域-大分類: 人類-民族
文化區: 南島語族區
族群: 阿美(Amis)
紀錄類別: 民族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弓箭是原住民傳統的狩獵武器之一,在火槍未傳入之前,男人一般上山打獵的必備獵具是弓箭與刀。「弓」排灣話稱“vrgiladan”,箭則稱為“vagrla”,而依箭鏃形制的不同,又可細分成扁平狀帶一對逆刺的,稱“galavalava”,帶兩對逆刺者稱“Galavisan”,長四尖刺狀者“Lingogingan”的箭矢則較為普遍。 弓箭是傳統的遠距離攻擊武器,在狩獵、射鳥、作戰與五年祭及男子成年禮活動中,皆須使用到弓箭。另一方面,弓箭也是象徵排灣族男性武勇的武器裝備之一,所以一般婦女不能隨意觸碰或跨越,以免降低該弓箭的準頭與冒犯武靈。
知識 3:
男子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弓箭
分類: 社會政治器物:武器:弓箭
功能用途: 獵具或武器
學域-大分類: 人類-民族
文化區: 南島語族
族群: 排灣(Paiwan)
紀錄類別: 民族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弓箭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弓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客語 弓箭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