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五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五綦」即五極,意為五官眼耳口鼻心等所欲,極(綦即極的意思)色、聲、味、臭、佚等享受,見於〔荀子.王霸篇〕:「亂則國危,治則國安。今君人者,急逐樂而緩治國,豈不過甚矣哉!譬之是由好聲色而恬無耳目也,豈不哀哉!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聲,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養五綦者有具,無其具,則五綦者不可得而致也。萬乘之國可謂廣大富厚矣,加有治辨彊固之道焉,若是則恬愉無患難矣,然後養五綦之具具也。」荀子認為人生來沒有不好感官耳目口鼻享樂,人心沒有不好逸惡勞的。但是若想極聲色之娛,又不自陷於禍亂,則有賴於「具」,也就是禮義法度。唯有以「禮義」節制涵養五官所好,才能彊國固本。如〔禮論篇〕中說:「故禮者養也;芻豢稻梁,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雕琢刻鏤、黼黻文章,所以養目也;鍾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疏房檖 (ㄙㄨㄟˋ ㄇㄠˋ指通明房屋、深邃大堂)、越席床笫几筵,所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也就是說「禮」就是文化陶養,無論口鼻目耳體,對美好事物的品評鑑賞,均有賴日積月累的涵養薰陶,成為習慣,正是「禮」的功用。
  荀子學說本重經驗積習(參見「師法隆積」)與環境習染,而感官知覺與心知正是一切經驗欲望的根基,須以「禮」陶養之,始能使人趨善遠惡,免於罪戾。這裡五綦指五官所欲享受之極,而五官是總稱,包含耳鼻口目體五種感官,節制涵養需要天君,即心加以制裁,才不致一任感官的享受,而失去人之所以為人的性靈作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