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先秦檔案管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劉大功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先秦是我國檔案管理事業形成和初步發展時期。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大約在有文字出現的時候已有了文字檔案,夏代已有關於檔案的文字記載。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歷史檔案為商代的甲骨檔案。甲骨檔案是殷商統治者在迷信活動和政務活動中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記錄。當時商王在國家機關裡設置了地位很高的宗教官員巫和史來負責這些檔案的管理,他們同時還負責占卜、祭祀文字記錄,這批檔案集中保管在宗廟地區,既便於保護、又便於利用。它們按照一定的方法有次序地保管起來,為便於查用,還將記載同一事情的甲骨集中在一起,龜甲則編連成冊,牛肩胛骨則合為一包。當時已有了初步的歸檔做法,殷王在外地占卜的甲骨要歸檔於殷都。
  西周已建立起一套更為完備而嚴密的檔案管理制度。當時在中央有一個規模很大的史官機構大史寮,設大史、左史、右史等官,他們按照各自的職掌分別管理不同的檔案。此外,在周王朝中,凡是主管政務的各級官員,也都要負責本職任內形成的各種檔案,如大卜主管卜辭,人祝、大宗主管宗廟祭祀的祝辭和宗族譜系等。當時,各諸侯國也效仿中央王朝建立了檔案管理制度。周朝的地方機關也有相應的檔案工作。周王朝所保存的檔案主要有圖版、盟約、譜牒以及史官保管的誥、誓、政典和記注,這些重要檔案大多保存於宗廟。此外,它們大多置有副本多分,分存於各處,某些文件還收貯在「金滕之匱」中。這種重要檔案建立副本和收藏在用金屬封緘的櫃子裡的做法,對我國歷代的檔案保管產生了深遠而良好的影響。周王朝主管檔案工作的史官大都是父死子繼、世代相傳,他們責任內所保管的檔案也是世代相守。這就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檔案,從而熟悉檔案內容。這不僅便於統治者利用,同時也使他們成了當時最有學問的人,即所謂「學在官府」。
  周平王東遷以後,中央王朝逐漸衰落,開始進入群雄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各諸侯國的檔案管理工作基本上仍沿襲西周舊制。然而到了春秋後期,由於世卿制度日趨瓦解和官員地位逐漸衰落,史官的地位隨之下降。這時候,新的官僚制度在政治變革中產生。一些新興的國家在原來史官系統中設置了一批新的文書、檔案人員,如趙國的御史、齊國的掌書、秦國的尚書、魏國的主書等。這一時期由於社會動亂各霸爭雄,許多檔案或是遭到毀壞、或是流傳於社會。檔案流傳於社會對我國古代文化學術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先秦檔案管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