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分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ink, Eugen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分克是德國教育人類學家,有許多教育人類學的著作,將現象學應用在教育人類學的研究方面,特別強調有關於人的存在的現象。
  他認為教育人類學的研究必須有教育科學的概念。這種教育科學的概念引導教育人類學的理論與實際。教育人類學的研究應該嘗試著從人的存在現象去把握,用哲學去解釋人的生活,但不應用神祕主義或宗教去解釋人的生活。這種解釋稱為「指導的解釋」。此外,生活也可以「自我解釋」,這種「自我解釋」是來自自己生活的見證。基於以上觀點,人存在的現象是可以被解釋的,且可以用「自我解釋」來代替透過神話與宗教的「外來解釋」。
  他相信人的存在應該了解人的存在現象,它包括死亡、工作、管理、愛情、遊戲等。這一些現象都在生活中與人有密切的關係。
  教育被了解為有意義的生活過程,是與「生活理論」配合的,教育與生活是以人的環境關係為根本。教育活動所產生的教育行為是有意義的,它顯示教育理論來自教育活動,是人類學的基礎。
  基於以上的論點,他的教育人類學被稱為「存在的人類學」,是用哲學的觀點對人加以把握,也就是對人之所有存在的基本現象加以了解。
  他又認為教育人類學是一門科學,其研究重點在於「存在的反應」與「所有的事實的解釋」。兩者皆是重視實際,即以教育實際做為獲得教育理論的根源。從「存在的反應」去思考,教育是處於溝通的範圍之內,由於有溝通就有互動,互動可以促進知識與經驗的交流;從「事實的解釋」去思考,應該以經驗的觀點去看待教育,應富有科學的原理原則,帶給人們真理的概念。
  分克認為對教育人類學的認識,應該用宏觀的觀點,從社會文化去看待。即現代的西方社會,各民族的生活,不再是生活在一個封閉的民族文化裡,他們的生活是朝向互相調和的現狀發展。現代的訊息在地球上溝通就如在舞臺上那麼方便。在文化方面,傳統也和現代的科技互相混合,但物質的生產決定了大部分生活的方式,經濟的發展、世界戰爭、宗教狂熱,使人們好像走入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
  關於以上危機,現代的教育人類學理論,要教給人們正確的基本觀念:科學的知識,並不是智慧;舒適的生活,並不是幸福;政治的勝利,並沒有帶來和平!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分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