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文輸入法 - 教育百科
韓 | |
文 | |
輸 | |
入 | |
法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mputer Input of Korean Characters |
作者: | 蘇倫伸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韓國語文屬於中亞的烏拉阿爾泰語系(Ural-Altaiz),它不同於中國的漢藏語系,但它幾乎容納了所有的中國漢字。數世紀以來,中國在政治與文化等方面,對於韓國的影響非常大,約在漢朝時期,中國的書寫系統傳入韓國,因此,在15世紀韓國文字發展以前,所有的紀錄都採用中國的漢字。 韓國自創的文字是在朝鮮第4代國王世宗(1418-1485)時代,相當於我國明代,因鑑於中國書寫系統過於複雜,特指派學者製訂一種拼音符號--拼綴音(Hangul),原始之標音音符共有28個字母,其中17個為子音,11個為母音,發展至今計有24個字母,其中有14個子音及10個母音,其再利用此24個字母組成21個母音、19個子音,韓國文字即利用此21個母音及19個子音,以巧妙的方式將它結合成方塊字,極易於辨識,為世界上最科學的書寫體系之一。1933年起韓國實施韓國語文統一計畫,至1970年代,並推動韓國語文純正化計畫,北韓之書寫系統已完全採用拼綴字,而南韓至今則仍採用拼綴字與漢字混合書寫,唯純韓文已逐漸取代中文字。 韓文輸入法主要以字音輸入為主,韓文拼綴字依其寫法,可分為單母音及複合母音,子音則分為單子音及雙子音,一般組字的規則為「子音或無聲的""0""」十「母音」十「子音」,依其發音可分成初聲、中聲及尾聲三部分,熟悉拼綴字者,即可依拼綴字母組合,直接依序輸入字音,因此擬輸入韓文字「 」,則僅輸入「>卜口」3個字音即可,此種輸入法對於不了解韓文發音者,則可視為依字型拆解輸入法,可以將韓文之字音符視為字形符,拆解成左上、右上及下3部分,依「>卜口」3個字形輸入「 」字,當然電腦亦須提供標示有各韓文字音的鍵盤。 不熟悉韓文字音輸入,又無韓文字音鍵盤可由字形輸入,主要的輸入法可採用羅馬拼音方式,輸入韓文拼綴字及漢字,較通行的羅馬拼音法為馬庫一一雷斯雀爾系統(McCune-Reischauer System)及韓文羅馬拼音系統(Romanization of Korean,簡稱ROK)前者係由馬庫(G. M McCune)及雷斯雀爾(E. O. Reischauer)於1933年編訂,它是非常科學化的系統,為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採用處理韓文資料,並廣泛地運用於美國圖書館及國內圖書館。它是基於韓文發音的輸入法,將韓文字依其字形拆成左上、右上及下3部分,即根據其初聲、中聲、尾聲的字形用列表方式對應至英文字母,以鍵入漢字及韓文拼綴字,例如:欲輸入「 」,則鍵入「RKF」,它的缺點是使用太多一般人不熟悉的符號,而且字一旦被羅馬拼音化,要轉回原型則較為困難,而ROK系統則較為簡單容易使用,1972年韓國政府宣布將地名更改為ROK系統,然而此系統的缺點是有些拼音無法真正表現出韓語的發音。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韓文輸入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