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剞劂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jī ju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 jué
解釋:
1.雕刻用的曲刀。《楚辭.嚴忌.哀時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規矩而無所施。」晉.左思〈魏都賦〉:「剞劂罔掇,匠斲積習。」
2.雕版、刊印。唐.韓愈〈送文暢師北遊〉詩:「先生閟窮巷,未得窺剞劂。」清.馬從善〈兒女英雄序〉:「亟付剞劂,以存先生著作。」
3.雕刻的技術。漢.傅毅〈雅琴賦〉:「施公輸之剞劂,遂彫琢而成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剞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剞劂,亦作剞 ,刻鏤的刀具。〔楚辭.嚴忌哀時命〕云:「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規榘而無所施」。洪興祖補注引應邵曰:「剞,曲刀;劂,曲鑿」。泛指斤斧。又有雕琢刻鏤之意,〔魏書.藝術傳論〕:「蔣少游以剞劂見知,沒其學思,藝成為下,其近是乎?」唐玄裝〔大唐西域記.劫比他國〕:「城東二十餘里有大伽藍,經製輪奐,工窮剞劂,聖形尊像,務極莊嚴」。後泛稱書籍雕版為剞劂,明周履靖〔錦箋記〕題錄云:「剞劂生涯日,詩書藝業長。刻字的侯列位老爺刊同年錄」。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卷1:「明末海虞毛氏,始取〔花菴〕、〔尊前〕諸集,及宋人詞稿,盡付剞劂」。對於刻板印書的經營者或刻工也多稱之為剞劂氏,如明張煌言作曹雲霖中丞〔從龍詩集.序〕:「茲雲霖將削稿以付剞劂氏」。清王韜〔星軺指掌.序〕:「金陸葉君爰出資重付剞劂氏,為袖珍本」。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剞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