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植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ㄞㄓㄨㄥˋㄖㄨˊ:「ㄓㄨㄥˋㄓˊ」、「ㄓˊㄕㄨˋ」。
  2. ㄓˊㄨˋㄅㄞˇㄍㄨˇㄘㄠˇㄇㄨˋ˙ㄉㄜㄗㄨㄥˇㄔㄥㄖㄨˊ:「ㄉㄨㄥˋㄓˊ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í
解釋:
  1. 花草樹木的總稱。
    【例】植物
  2. 栽種、培育。
    【例】種植、培植、植樹
  3. 樹立。
    【例】植黨營私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í
解釋:
[名]
1.門外用來加鎖的直木。《爾雅.釋宮》:「植謂之傳,傳謂之突。」《墨子.非儒下》:「孔某為魯司寇,舍公家而奉季孫。季孫相魯君而走,季孫與邑人爭門關,決植。」
2.花草樹木的總稱。如:「植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傍及萬品,動植皆文。」
[動]
1.放置、擺放。如:「植牙」、「植入晶片」。《書經.金縢》:「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2.栽種、培育。如:「種植」、「培植」。漢.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豐朱草於中唐。」
3.樹立。《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唐.柳宗元〈與太學諸生喜詣闕畱陽城司業書〉:「始僕少時,嘗有意遊太學,受師說,以植志持身焉。」
4.倚靠。《論語.微子》:「植其杖而芸。」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植,倚也。』」《文苑英華.卷五三五.唐.鄭務.卒史有文學判並對》:「曩者植杖而耘,未常釋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si̍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門外閉時,作為加鎖之中立直木。《說文解字.木部》:「植,戶植也。」《爾雅.釋宮》:「植謂之傳,傳謂之突。」清.郝懿行《爾雅義疏.釋宮》:「植者,……所以鍵門持鎖。古人門外訖,中植一木,加鎖其上。」

2. 放置、陳列。《書經.金縢》:「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漢.孔安國.傳:「植,置也。」漢.賈誼〈弔屈原文〉:「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

3. 樹立。《周禮.夏官.田僕》:「令獲者植旌及獻比禽。」漢.鄭玄.注:「植,樹也。」

4. 拄、倚。《論語.微子》:「植其杖而芸。」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植,倚也。』」

5. 栽種、培育。如:「植苗」、「培植」。漢.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豐朱草於中唐。」三國魏.曹植〈籍田論〉:「昔者神農氏始嘗萬草,教民種植。」

6. 花草樹木之總稱。如:「植物」。《玉篇.木部》:「植,根生之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傍及萬品,動植皆文。」

注音: ㄓ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植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