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石雕女 - 教育百科
大 | |
理 | |
石 | |
雕 | |
女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ille de Marbre, la |
作者: | 徐進豐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兩幕三景的默劇舞劇。聖雷翁(Arthur Saint-Léon, 1821-1870)編劇編舞,普尼(Cesare Pugni, 1805-1870)作曲,康邦(C. A. Cambon)與迪耶里(J. Thierry)舞台設計,羅米耶(P. Lormier)服裝設計,首演於1847年10月20日巴黎歌劇院(L´Opéra de Paris)。故事內容:由於迷戀於自己的作品 ── 美豔的雕像無法自拔,雕刻師馬拉西斯(Manasses)在撒旦(Satan)的引導下來到由貝爾發格(Belphagor)統冶的烈焰國度,要求神袛賦予他的女雕像菲瑪(Fatma)以人類的生命。貝爾發格答應,不過要求用他自己的靈魂來交換,另外菲瑪必須拒絕任何仰慕者的追求,如果動了真情,她會立刻再變回成大理石。摩洛哥王子阿里阿塔(Alyatar)夢見菲瑪,醒來後懇求撒旦讓他能見到夢中女子。在魔咒的安排下,馬拉西斯與穿著吉普塞舞女服裝的菲瑪出現在樂舞喧嘩的塞維爾(Seville)市集裡。由於裝扮違反了當地總督的法令,菲瑪被迫逃到一艘船上,阿里王子鍥而不捨的游水追趕。來到西班牙國王阿罕布拉(Alhambra)宮中,國王瘋狂的愛上菲瑪,留置不讓她離去,摩爾王子阿里阿塔率大軍攻入,阿里阿塔解救了菲瑪,兩人墜入愛河,菲瑪接受了王子的追求,頓時風雲變色,由於已違反了先前與地獄之神不動凡心的約定,暴怒的貝爾發格立刻將她變回成大理石,撒旦也收走了這座大理石雕像及驚恐萬狀的雕刻師馬拉西斯的生命。聖雷翁是位技巧高超的優雅舞者、小提琴家、作曲家及舞蹈速記法(Stenochorégraphie)的發明人,他編的舞作《隨軍女販》(La Vivandière, 1844)中的〈六人舞〉,該舞譜至今依然留存;《柯比莉亞》(Coppelia, 1870)是他的超級大作。《大理石雕女》是他來到巴黎的第一個作品,他的太太塞莉特(Fanny Cerrito, 1817-1909)因擔任此劇的主角而快速成名,女性的挑逗美與強大的戲劇張力,深獲觀眾喜愛。舞劇與由裴洛堤(Jules Perrot, 1810-1882)編的《阿瑪》(Alma, 1842,倫敦)的故事情節極為相似,女主角也是塞莉特,她跳的〈誘惑之舞〉與〈三人舞〉曾經轟動一時。 |
|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理石雕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