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同目標(天德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王宗銘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天德教抱持的大同目標,乃由於自古以來,世界各地產生了許多宗教及思想派別,由此亦產生了許多門戶之見,違背了以慈悲為體的宗教精神,每當社會出現動亂,或嚴重的社會危機時,都有聖賢之士,本著慈悲之心,出而教化群眾,希望平息紛爭,結果卻因地域各異,種族有別,時代不同,也產生了許多文化面貌,各不相同的宗教派別從而衍生出來不同的教化義理,如果各人互相爭持,執著偏見,甚至釀成宗教戰爭,只會為人類帶來災禍,不能對世界的安定、和諧作出貢獻,違反了聖人創教的原意。因此,天德教所倡大同的理想,在使各種學術思想,甚至東西文化,可以互相交流,各派不存門戶之見,通力合作,創造時代的正確方向,共同追尋真理,研討匡扶世道的良策,為人類謀幸福,若思想融通,教派之間,求同存異,則宗教大同,世界大同的目標,亦不難達到,世界大同是本著人類和平共存的大前提來建設,不是要統一文字理論,而是精神文化的大同,只要人人互相友愛,排除成見,各安本分,自然締造一個和諧安逸的社會,天德教以「蓮花世界」象徵和諧的理想樂土,希望世界遍滿蓮花的清淨和美善,若人人努力,要「蓮花世界」現於眼前,亦是不難達致的,一是五教匯宗,萬教歸宗,宗教大同以至世界大同,都是人人希望達到的目標,從現實社會發展來看,大同世界也就是現代世界觀的基礎。
  五教匯宗,是建基於精神合一,因各教之思想本源,都是一致的,五教即指儒教、道教、佛教、回教、天主教及基督教,簡稱儒、釋、道、耶、回。古往今來,世界各地宗教林立,其中較具代表性,而又影響較大者,大致可說是上述五教,耶回二教起源於中東地區,時間雖短,但影響了歐美及中東一帶,成為西方文化思想的主流,佛教起源於印度,但大盛於中國,而儒、道則源於中國,所以儒、釋、道三教,成了中國以至亞洲地區的思想根源,以上兩大思潮,可說是東西兩大陣營的思潮,但其中種種哲學皆源於人的天性,各教的基本精神,又是以仁慈、喜捨、友愛、清真等為基礎,其各自提出救人、救世的途徑,都是祛除人心中的貪念,使紛亂的思想情緒,回復平靜,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這種出發點和態度,已經證明各大宗教已是殊途同歸,尤以我國近年來,各大宗教之和諧相處,亦為世界各國之模範,其匯宗之碩果,進而促進萬教歸宗,達成宗教大同,以促世界大同,當是目前各宗教之重要使命及目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同目標(天德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