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失魂蕩魄 - 教育百科
ˊ
ˋ
ˋ
  • 漢語拼音 shī hún dàng pò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shī hún dàng pò
釋義:
形容心煩意亂,精神迷茫。見「失魂落魄」條。01.《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行事最有義氣,待人常是真心。所以人見了的,沒一個不失魂蕩魄在他身上。」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失魂落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失魂落魄」指失落魂魄,形容人極度驚慌或精神恍惚。其中「失魂」,見於漢.桓寬《鹽鐵論.誅秦》:「北略至龍城,大圍匈奴,單于失魂,僅以身免。」文中描述當時漢軍大破匈奴的情景。匈奴的首領單于像失了魂魄般,驚慌逃跑,才免於一死。「失魂落魄」一語則見於《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這卷的內容提到倡家只是陪人喝酒賣笑,遣興解悶的地方。但因為「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有人太過沉迷於聲色,才使倡家原本的功能變了質。其中原文:「做姊妹的,飛絮飄花,原無定主;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餘生。」意思就是說:作妓女的,感情就像風中飛絮,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對象;尋花問柳的人,每天沉迷女色,精神恍惚,完全不顧自己的人生。加上倡家老鴇不管天理,轉眼無情,常把人弄得傾家蕩產,敗名失德,喪軀隕命。倡妓這個行業這才常被人說是無底之坑、不滿之井,變成了害人的地方。
典源:
此處所列為「失魂落魄」之典源,提供參考。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看官,你道倡家這派,起于何時?元來起于春秋時節,齊大夫管仲設女閭七百,征其夜合之錢,以為軍需,傳至于後,此風大盛。然不過是侍酒陪飲,追歡買笑,遣興陶情,解悶破寂,實是少不得的。豈至遂為人害?爭奈(1)「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才有歡愛之事,便有迷戀之人;才有迷戀之人,便有坑陷之局。做姊妹(2)的,飛絮飄花,原無定主;做子弟(3)的,失魂落魄,不惜餘生。怎當得做鴇兒龜子的,吮血磨牙,不管天理,又且轉眼無情,回頭是計。所以弄得人傾家蕩產,敗名失德,喪軀隕命,盡道這倡妓一家是陷人無底之坑,雪填不滿之井了。

〔注解〕 (1) 爭奈:怎奈。如何能奈,無奈。 (2) 姊妹:原指姊姊和妹妹,此稱妓女。 (3) 子弟:原指子與弟,此謂風流子弟,多指嫖客。
書證:
01.《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行事最有義氣,待人常是真心。所以人見了的,沒一個不失魂蕩魄在他身上。」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失魂蕩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