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校健康環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ool Health Environment
作者: 黃松元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平均說來每名學生每天在校時間超過七小時,所以為學生提供既健康又安全的學習、成長和生活環境,是各級學校的責任。
  學校健康環境可包括人的環境、事的環境和物的環境等三個層面。建立學校健康環境之宗旨在於培養學生健康行為和氣質,提高學習效率。其主要目的有五項:(1)防止傳染病,以維護學生的健康;(2)保護學生的身心安全;(3)增進學習效率;(4)培養學生整潔習慣及維護環境衛生的責任感;(5)作為家庭和社區環境衛生的示範。
  人的環境就是指學校內的人際關係,如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以及學生與班級、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關係。教師在建立與維持健康的心理環境上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他須提供各種不同型式與程度的參與機會,以適應學生的需要,並激發學習的動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教師並應以溫和、客觀、公平的態度對待每個學生,以身作則,以獲得學生的信賴與愛戴。師生相處融洽,學校充滿和諧歡樂的氣氛,才能達到心理健康之境界,學生在此種環境下便能充分的發展自我。
  事的環境包括:(1)作息時間的安排。授課時間的長短、家庭作業的多少,應視學生的年齡及學習能力而定;(2)學校安全措施。學校應組織健全的安全教育委員會,以計畫和執行有關學校安全事宜,包括校舍和運動場的安全、防空、防火、防颱、防震的設施,以及定期的安全檢查和安全教育等,使校園的事故傷害減到最低程度;(3)學校午餐的供應。學生在校所食用的午餐可能是自帶的盒餐、外訂的盒餐,或是學校供應的午餐。不論是哪一種方式,稍一不慎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學校午餐的供應必須倍加重視。學校若能有良好的設備及完善的管理,可採用統一供應的團體膳食,這樣不僅有較可靠的衛生保障、充足的營養,也是一項很好的生活教育。
  至於物的環境,範圍很廣,由天然的地形到人為的設備,項目繁多,所以在學校籌設之時,即應多加考量,做完善而長期的規劃與設計,使能合乎衛生、安全、方便、美觀的標準。學校物的環境一般包括校址的選擇與校舍的規劃、採光、噪音管制、通風、溫度、溼度、課桌椅、粉板、給水設備、洗手臺、廁所、蚊蟲的管制、餐廳與廚房、運動設施、垃圾處理,以及校園環境的美化和綠化。物的環境中的各項硬體設備必須按期視察、指導使用方法,安排專人負責管理,以及經常保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校健康環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