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守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ㄠˇㄔˊㄐㄧㄢㄔˊㄖㄨˊ:「ㄐㄧㄢㄕㄡˇ」、「ㄕㄡˇㄐㄧㄝˊ」、「ㄕㄡˇㄒㄧㄣˋ」、「ㄕㄡˇㄕㄣㄖㄨˊㄩˋ」、「ㄕㄡˇㄎㄡˇㄖㄨˊㄆㄧㄥˊ」。
  2. ㄅㄠˇㄏㄨˋㄎㄢㄏㄨˋㄖㄨˊ:「ㄕㄡˇㄨㄟˋ」、「ㄕㄡˇㄏㄨˋ」、「ㄎㄢㄕㄡˇ」、「ㄈㄤˊㄕㄡˇ」。
  3. ㄗㄨㄣㄒㄩㄣˊㄖㄨˊ:「ㄕㄡˇㄕˊ」、「ㄕㄡˇㄈㄚˇ」、「ㄗㄨㄣㄕㄡˇ」、「ㄕㄡˇㄍㄨㄟㄐㄩˇ」、「ㄇㄛˋㄕㄡˇㄔㄥˊㄍㄨㄟ」。
  4. ㄉㄥˇㄉㄞˋㄖㄨˊ:「ㄕㄡˇㄏㄡˋ」、「ㄉㄨˊㄕㄡˇ」、「ㄕㄡˇㄙㄨㄟˋ」、「ㄎㄨㄥㄕㄡˇㄧˊㄧㄝˋ」。
  5. ㄐㄧㄝˊㄘㄠㄆㄧㄣˇㄒㄧㄥˋㄖㄨˊ:「ㄘㄠㄕㄡˇ」、「ㄧㄡˇㄨㄟˊㄧㄡˇㄕ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ǒu
解釋:
  1. 防衛、看管。
    【例】防守、駐守、守護
  2. 保持、遵行。
    【例】守節、守法、墨守成規
  3. 駐留。
    【例】守候、守株待兔
  4. 氣節、品格。
    【例】操守、有為有守
  5. 古代一郡的行政長官。
    【例】郡守、太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ǒu
解釋:
[名]
1.官職、職責。《漢書.卷三○.藝文志》:「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官守所拘,功名在念,豈飲酒。」
2.職官名。古代一郡的行政長官。如:「郡守」、「太守」。
3.節操、品性。如:「操守」。《禮記.儒行》:「劫之以眾,沮之以兵,見死不更其守。」
4.姓。如宋代有守恭。
[動]
1.防衛、保護。如:「防守」、「駐守」、「堅守」。
2.保持、堅持。如:「守信」、「守節」、「墨守成規」、「守身如玉」。
3.遵行。如:「恪守」、「守法」、「遵守」、「守規律」。
4.等待。如:「守候」、「獨守」、「守歲」、「空守一夜」。
5.依賴、依傍。《水滸傳》第一八回:「自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
注音:
漢語拼音: shòu
解釋:
通「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ú
又音: tsiú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把持,看管。
音讀: siú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按照。
  2. [[動] ] 等待,等候。
  3. [[動] ] 把持。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ㄕㄡˇ

1. 官職、職責。《說文解字.宀部》:「守,守官也。」《孟子.公孫丑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漢.趙岐.注:「官守,居官守職者。」《漢書.卷三○.藝文志》:「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元.關漢卿《謝天香》第四折:「官守所拘,功名在念,豈飲酒。」

2. 防衛、保護。如:「駐守」、「守護」。《易經.坎卦》:「《彖》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三國演義》第一○回:「信賈詡有先見之明,重用其計,只理會緊守關防,由他搦戰,並不出迎。」

3. 保持、堅持。如:「守信」、「守身如玉」。《易經.繫辭下》:「何以守位?曰仁。」《漢書.卷八二.王商史丹傅喜傳.傅喜》:「介然守節,以故斥逐就國。」

4. 節操、品性。《禮記.儒行》:「劫之以眾,沮之以兵,見死不更其守。」《新唐書.卷一七三.列傳.裴度》:「度退然纔中人,而神觀邁爽,操守堅正,善占對。」

5. 遵行。如:「恪守」、「守法」。《周禮.夏官.掌固》:「若造都邑,則治其固,與其守法。」宋.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諸君其相與講明遵守,而責之於身焉。」

6. 等待。如:「守候」、「守歲」、「空守一夜」。《史記.卷二四.樂書》:「今夫古樂,進旅而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合守拊鼓。」南朝宋.裴駰.集解:「言眾皆待擊鼓乃作也。」宋.陸游〈除夜〉詩:「守歲全家夜不眠,杯槃狼籍向燈前。」

7. 職官名。秦漢時,為一郡之行政長官。宋後亦用為知府別稱。《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望之雅意在本朝,遠為郡守,內不自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8. 依賴、依傍。《水滸傳》第一八回:「自和他父親宋太公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紅樓夢》第四回:「這個被打死的,乃本地一個小鄉宦之子,名喚馮淵。自幼父母早亡,又無兄弟,只他一個守著些薄產過日。」

9. 姓。如宋代有守恭。

㈡ㄕㄡˋ

通「狩」。

注音: ㈠ㄕㄡˇ ㈡ㄕㄡ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守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