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封閉式杜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losed Society
作者: 譚光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封閉式社會是一種傳統的社會型態,階級制度甚為明顯,階級間的流動極少,社會成員的權利義務因階級地位有差別而不平等。在封閉式社會中,個人的地位是一種天賦地位(ascribed Status),是與生俱來的,個人無力改變,如性別、家世、膚色、宗教等。由於個人出生於某一階級就終身屬之,因此父母或祖先的社會地位影響子女的社會地位,形成牢不可破的社會階級。個人的命運於出生之際即決定,其教育、職業、收入、宗教信仰、社交、婚姻,皆在一定範圍內,極難超越。
  封閉式社會多見於中外歷史,我國夏商周三代以及歐洲中古時代的封建制度,都是社會階級界限極為明顯的封閉式社會。在這些社會之中,帝王、貴族、卿相大臣、諸侯、武士、平民、奴隸等人,身分地位有高低上下之別,層層相屬,不能僭越。同時,上層社會階級者擁有特權,除了統治權及土地所有權外,並且壟斷學術、教育,操縱國家經濟,甚至免稅、免役,享有私自審判之權。
  封閉式社會之最極端的例子是印度的種姓制度(caste system);該制度將社會組成分子嚴格地分為四個階級:祭司階級(Brahman)、武士階級(Kshatriya)、自由生產階級(Vasya)及奴隸階級(Sudra),各階級有貴賤之分,不許混合相處,婚姻對象必須在本階級內,不能越級。此種階級間的規則,為眾所信奉而不可逾越的界限。故各階級的職業,固定不變,成為世襲。由於生活的區別,各階級因而發展出各自的思想、態度、風俗習慣與禮節儀式;為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最嚴格的封閉式社會。
  封閉式社會的主要特徵有二:
  1.社會階級分野的依據是法律與政治,而非經濟或財產:各階級所享有的權利與應盡的義務,完全不同,這些差別不但表現於生活習慣與風俗倫理,並且在法律上也有正式規定,絕不平等,例如,平民要納稅服役,貴族則可免;平民權利不如貴族,奴隸則更無權利可言。同樣的犯罪,所受的刑罰並不相同,因身分尊卑而有差別。在政治上,只有上層人統治下層人,統治與被統治者的身分甚少改變。
  2.社會地位固定而牢不可破,各階級間的垂直流動極少:在封建時代,一切個人的權利義務,全視其所生長的階級而定,由於階級團體間有互不逾越的社會界限,因此個人社會地位成為世襲方式,甚至職業亦歷經世代傳遞而長期不變。
  在封閉式社會中,教育機會的分配與社會階級(social class)息息相關;統治階級與貴族有受教育的特權,平民教育機會較少,奴隸則無受教育機會。受教育的時間、課程與學校的類型,都因社會階級之差別而不同。上層社會者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下層社會者至多只能接受初等教育,例如歐洲近代的雙軌制(double-track system)教育制度,即為封閉式社會階級所產生的結果。
  此外,在封閉式社會中,教育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分化社會角色,內化集體意識,以維持不同社會階級的生活型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封閉式杜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