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隊訓練 - 教育百科
小 | |
隊 | |
訓 | |
練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mall Group Training |
作者: | 李奉儒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小隊訓練是斯巴達教育兒童的一種方式。斯巴達教育的特徵是為了追求軍事效力,兒童和成人的日常生活都像軍事生活一樣嚴酷;兒童們常年都得打赤腳、穿革衣、吃粗食和睡硬床等。這些活動的目的旨在使他們強壯和能夠吃苦耐勞,使他們更能適應未來的戰鬥生活。他們每天忙於體育訓練和野外活動,如游泳和打獵等,一切活動很有制度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小隊訓練。 斯巴達幼童七歲時必須離開母親的照顧和保護,進入政府所設的教場;教場的設備極為簡樸,但寬大可容八、九千名兒童。兒童一如他們的父兄為了戰爭而組成軍事組織一樣,依照年齡長幼被編成「小隊」;並在各級管理人員監督下,繩之以嚴格的紀律。小隊中最勇敢機智的兒童被指定為隊長,擔任一種非正式委派的軍士職務,全隊的兒童都要接受其指揮和獎懲。社會長老也會親臨十二歲以上優秀兒童受訓的地方,視察他們的操演。青年滿十八歲之後,則需進入一種「團體」,和軍隊的成員一起學習武器的使用和戰術的演練,且每十日有一次嚴格的考驗。 小隊的訓練委派給一個小隊教導員(Eiren)。教導員是剛接受過這種教育不久的青年,年紀是二十至三十歲。小隊教導員之上置國家教導員,他有很大的權威,並隨身跟有一群助手,被稱為「鞭打者」;他們隨時可能責罵或懲處孩童,孩童必須愉悅地接受鞭打,當作可使自己堅強的訓練。鞭打是孩童準備接受忍耐力最高考驗的一部分,因為當他們二十歲成為埃弗比(Ephebe)成員時,他們必須主動到神廟的巨大祭壇上接受鞭身的嚴峻考驗。屆時,受最多鞭打又沒有畏縮和號泣的青年可獲獎勵。這種壓抑性紀律所產生的效果,明顯地表現在斯巴達人的全部舉止言行之中。 小隊的訓練注意培養少年們在實際事務中的機智和聰明;欺詐、偷竊的方法被視為軍事上重要的活動。小隊教導員常派遣兒童在他看管下去偷蔬菜和柴薪。當人們睡熟或疏忽防守時,少年們就要偷走能偷竊的任何食物。但一旦被發覺時,就要因為粗心或笨拙而受鞭打和挨餓。此外,為了鼓勵兒童們的機伶,小隊教導員也教少年們隨時作出迅速的判斷,像是提出一些要能明智回答的問題,如孩童回答錯誤、不夠簡潔或沒有道理時,教導員就處以咬大拇指的懲罰。 斯巴達的小隊訓練將兒童放在群體中以和長輩接觸,學習起居飲食習慣、鍛鍊強健體魄和陶冶品行等,是其教育制度中的優點。另一較為值得注意的是重視女子教育,以訓練男孩的方式來訓練他們;唯一不同的是女童住在家裡,而不是隔離在小隊裡訓練。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小隊訓練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