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層屬性分類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作者: 呂明珠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層屬性分類法又稱階層式分類法,其概念源於亞里斯多德,他將知識視為一整體,此整體可因其具有特質分成不同類別,每一類別根據其特性再細分子類,類目細分的邏輯,從一般主題到最特殊,類目可廣泛或詳盡。理論上,整個區分過程不斷重複,直到無類可分。分類時遵循一套與關連和區分有關之次序性、系統性規則。圖書資訊學界採用之圖書分類法,例如:杜威十進分類法、中國圖書分類法、中文圖書分類法皆屬之。階層式分類法在結構上有如下非常嚴格的要求與特性:(1)總括性(inclusiveness):在每一類別中,其大類涵蓋所屬的各個類別,且能描述該領域的整個知識;(2)種差性(species/differential):下層和上層的類目之間僅存在一種依附關係;(3)繼承性(inheritance):上層類目所具有的特質,其下層類目必需繼承;(4)移轉性(transitivity):屬性特質具有遺傳性,每一類別除與直接所屬上層之關係外,該關係還可擴展至其上上層的各類別;(5)關聯與區分之系統性和可預測性規則(systematic and predictable rules for association and distinction):同一類目中的所有實體具有可預測之相同特質,且其與同一層級的其他鄰近類目亦應具有可預測的不同特質;(6)互斥性(mutual exclusivity):一實體只能歸屬於一類目;(7)必要與充份標準(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riteria):每一實體的歸屬均有其明確的屬性標準,必須符合該屬性值才可宣告此實體所屬類別;(5)繼承和經濟的標記(inheritance and economy of notation):形式主義的層次結構允許將許多複雜的屬性使用經濟的表達方式;(8)完整和全面的資訊(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階層分類法是一個比較全面的分類,所有聚集相似和區分差異的規則必須於建立層次結構前完成;(9)推論(inference):階層式分類法允許從不完整的證據推論,例如:根據必要與充分的條件,一個病人結膜炎的症狀可推論其為一種眼疾;(10)真正的定義(real definitions):階層式分類法為表達實體與其他事物相似或相異的重要方法,實現實體真正的定義;(11)高層次的視野和全面性的觀點(high-level view and holistic perspective):階層式分類法以高層次的視野和全面性的觀點建立類別結構的理論,揭露根本和有意義的區別,提供整體現象的可視化。階層式分類法雖有其嚴格的結構,但也有如下的問題:(1)多層次結構(multiple hierarchies):以現代觀點而言,大多數的現象是多面或有重疊,而其屬性和關係取決於情境和目標,非單一的層次結構可規範;(2)多重與多樣標準(multiple and diverse criteria):有些實務會限制結構承受過於複雜的資訊層次,例如:傳統動物的分類學,以形態學屬性為基礎,但若區分野生與動物園的獅子,則與上述分屬兩種不同的標準;(3)缺乏完整而全面的知識(lack of 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knowledge):階層式分類企圖完整展示所有實體彼此間的關係,其前提要求具備相當完整的領域知識,然新興領域,因其內涵尚未清楚,無法定義關係,致所建立階層缺乏理論架構,可能誤導或扭曲這些實體之間的關係;(4)差異的規模(differences of scale):為保持移轉性和繼承的原則,在層次結構中相同位階的所有實體必須在「同一概念層次的粒度」,但事實上,不同實體其「同一概念層次的粒度」難以衡量,差異的規模可能無法等同;(5)缺乏移轉性(lack of transitivity):層次結構要求屬性結構完整移轉下來,如果A是B的子類,B是C的子類,則 A是C的子類。但由於知識表達的微妙變化,並非所有人都會同意實體A屬性的繼承和延伸,亦即並非所有人都會同意A是C的子類;(6)類別包含的原則過於嚴格(rules for class inclusion are too strict):實體並不總是符合必要和充分的標準,在純階層結構,實體必須明確屬於某一類別,如果他們擁有該類別所有必要的屬性,即分入該類;反之,若缺乏該類別中的任一屬性,則被該類別排除。總之,純粹而完整的階層式分類架構只存在於理想中,但對於有理論基礎的知識領域,階層式結構則是呈現其知識的最佳分類架構。Kwasnik, Barbara H. (1999). The role of classification i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discovery. Library Trends, 48(1), 24.邱子恆(2002)。圖書資訊分類架構在組織與呈現知識上之應用。圖書資訊學刊,17,123-137。
參考資料:
Kwasnik, Barbara H. (1999). The role of classification i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discovery. Library Trends, 48(1), 24.邱子恆(2002)。圖書資訊分類架構在組織與呈現知識上之應用。圖書資訊學刊,17,123-13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層屬性分類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