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扦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
解釋:
  1. 細長而一端尖銳的棒形器物。
    【例】鐵扦
  2. 插、刺。
    【例】他吃飯時,魚刺不小心扦進牙縫裡。
  3. 將植物的根、枝插進土壤裡,使長出新株的栽植方法。
    【例】扦插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ān
解釋:
[名]
細長而一端尖銳的棒形器物。俗稱為「扦子」,用來插物。如:「牙扦」、「鐵扦」
[動]
1.插、刺。如:「魚刺扦進牙縫裡。」
2.栽植法中的插枝法。如:「扦插」。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三七.種植.種法》:「於正二月上旬,取樹木嫩枝扦插,勝於種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ua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刺。通常用在被細尖物刺入皮膚。
  2. [[名] ] 竹子或木頭的尖細小刺,也指形狀相似的東西。
同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細長而一端尖銳之棒形器物。俗稱「扦子」,用來插物。如:「牙扦」、「鐵扦」。元.陳椿《熬波圖.卷下.裝泥柈縫》:「鐡柈既凑完備,縫闊者四五寸,狹者一二寸。先束小柴把,塞滿縫内,以小竹扦穿定,次上滷,和所打熟灰逐縫塗滿。」清.徐珂《清稗類鈔.獄訟類.吳墨謙為人釋訟》:「各典店規,例以年長一小郎寫票,大典櫃夥四,次三,又次二,各授票百,以木扦貫而授之,否則落紙如飛,散同秋葉矣。」

2. 插。如:「魚刺扦進牙縫裡。」《正字通.手部》:「𢳍,插也。本作,俗作扦。」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白蠟》:「其法以盆桎樹,樹葉類茱萸葉,生水傍可扦而活,三年成大樹。」明.高濓《遵生八箋.卷一六.燕閑清賞箋下.扶植法》:「諺云:『未種菊,先扦竹。』」

3. 栽植法中之插枝法。如:「扦插」。明.高濓《遵生八箋.卷一六.燕閑清賞箋下.薔薇花》:「正月初剪枝,長尺餘,扦種。」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三七.種植.種法》:「於正、二月上旬,取樹木嫩枝扦插,勝於種核。」

注音: ㄑㄧ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扦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