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批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ㄚㄓㄨˋㄧˋㄐㄧㄢˋㄖㄨˊ:「ㄆㄧㄓㄨˋ」、「ㄇㄟˊㄆㄧ」。
  2. ㄆㄧㄥˊㄉㄨㄢˋㄖㄨˊ:「ㄆㄧㄆㄧㄥˊ」、「ㄆㄧㄆㄢˋ」。
  3. ㄗㄞˋㄍㄨㄥㄨㄣˊㄕㄤˋㄗㄨㄛˋㄘㄞˊㄕˋㄓˇㄕˋㄖㄨˊ:「ㄆㄧㄎㄜˇ」、「ㄆㄧㄕˋ」。
  4. ㄉㄚˋㄅㄧˇ˙ㄉㄜㄇㄞˇㄇㄞˋㄖㄨˊ:「ㄆㄧㄈㄚ」、「ㄆㄧㄏㄨㄛˋ」。
  5.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ㄔㄥˊㄑㄩㄣˊ˙ㄉㄜㄖㄣˊㄏㄨㄛˋㄨˋㄆㄧㄣˇ˙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ˋㄆㄧㄌㄩˇㄎㄜˋ」、「ㄙㄢㄉㄚˋㄆㄧㄇㄨˋㄘㄞ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用手掌打。
    【例】批頰
  2. 在文件或文章上直接注明意見和評斷。
    【例】批可、批閱、批准
  3. 附注在文件或書籍上的評語。
    【例】眉批
  4. 判斷、評論。
    【例】批評、批判
  5. 大量買賣。
    【例】批貨、批發
  6. 用刀橫著或斜著,把物體切成薄片。
    【例】批肉片、批魚片
  7. 量詞。計算成群的人或物品的單位。
    【例】一批旅客、三大批木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上級回覆下級且有所評論的公文。《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看了這批,那頭上的火直冒了有十幾丈,隨即寫呈到府裡去告。」
2.附注在文件或書籍上的評語。如:「眉批」。
3.棉麻等在未捻成線或繩時的細縷。如:「麻批」、「線批」。
4.量詞。計算成群的人或物品的單位。如:「一批旅客」、「三大批木材」。
[動]
1.用手擊打。《左傳.莊公十二年》:「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
2.觸碰、攻擊。如:「批亢擣虛」。《戰國策.燕策三》:「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
3.排除、排解。《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治亂彊兵,批患折難。」
4.分開、分解。如:「把財產批成兩部分。」
5.在文件或文章上直接注明意見和評斷。如:「批可」、「批閱」、「批准」。
6.判斷、評論。如:「批評」、「批判」。
7.一種烹飪刀法。橫面薄削。元.關漢卿《望月亭》第三折:「這魚不宜那水煮油煎,則是那薄批細切。」
8.大量買賣。如:「批貨」、「批發」。《鏡花緣》第三二回:「這個貨單拿到大戶人家,不過三兩日就可批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ue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信件、書信。
  2. [[動] ] 上級對下級的核定許可或閱覽改正。
  3. [[動] ] 評判、評論。
  4. [[動] ] 用刀子將物品削成片狀。
  5. [[動] ] 大量買賣物品。
  6. [[量] ] 計算成群的人或物品的單位。
音讀: ph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批信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