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搏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ㄤㄏㄨˋㄆㄨㄉㄚˇㄖㄨˊ:「ㄅㄛˊㄉㄡˋ」、「ㄅㄛˊㄐㄧˊ」、「ㄖㄡˋㄅㄛˊ」、「ㄒㄧㄤㄅㄛˊ」。
  2. ㄊㄧㄠˋㄉㄨㄥˋㄖㄨˊ:「ㄇㄞˋㄅ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相互撲打。
    【例】搏鬥、搏擊、肉搏
  2. 跳動。
    【例】脈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雙方相撲打鬥。如:「搏鬥」。《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夢與楚子搏。」
2.用手撲打。如:「搏擊」。
3.拍擊。唐.李渤〈辨石鐘山記〉:「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4.攫取、拾取。《史記.卷八七.李斯傳》:「鑠金百溢,盜跖不搏。」
[名]
參見「脈搏」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索持。《說文解字.手部》:「搏,索持也。」清.段玉裁.注:「謂摸索而持之。」

2. 捕捉。《集韻.去聲.遇韻》:「搏,捕也。」《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夫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主父偃》:「夫匈奴,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景,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竊危之。」

3. 雙方相互撲打。如:「搏鬥」。《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夢與楚子搏。」《戰國策.燕策三》:「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我們看不過,常想與他性命相搏,與官人洩恨。」

4. 用手撲打。如:「搏擊」。《玉篇.手部》:「搏,手擊也。」《公羊傳.莊公十二年》:「萬怒,搏閔公,絕其脰。」《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列傳.白起》:「趙括出銳卒自搏戰。」

5. 拍擊。《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搏膺而踊。」《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宋.蘇軾〈石鐘山記〉:「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6. 拾取。《淮南子.說山》:「弊箄甑瓾,在袡茵之上,雖貪者不搏。」《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鑠金百溢,盜跖不搏。」

7. 「脈搏」:心臟收縮輸出血液時所引起之動脈規律性膨脹及收縮。亦作「脈膊」。

注音: ㄅ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搏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