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壙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ng
解釋:
  1. 墓穴。
    【例】墓壙
  2. 原野。
    【例】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孟子.離婁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ng
解釋:
[名]
1.墓穴。《周禮.夏官.方相氏》:「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宋.歐陽修〈江鄰幾文集序〉:「故余於聖俞,子美之歿,既已銘其壙,又類集其文而序之。」
2.原野,郊外空闊處。《孟子.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形]
空。同「曠」。如:「空壙」。
[動]
空缺、荒廢。《管子.七法》:「若夫曲制時舉,不失天時,毋壙地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ò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墓穴。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墓穴。《說文解字.土部》:「壙,塹穴也。」清.段玉裁.注:「謂塹地為穴也,墓穴也。」《周禮.夏官.方相氏》:「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驅方良。」宋.歐陽修〈江鄰幾文集序〉:「故余於聖俞、子美之歿,既已銘其壙,又類集其文而序之。」

2. 原野,郊外空闊處。《孟子.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冊府元龜.卷九八八.外臣部.備禦》:「胡人食肉飲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歸居,如飛鳥走獸於壙埜。」

3. 廣大、廣闊遼遠的樣子。《說文解字.土部》:「壙,一曰大也。」《莊子.應帝王》:「以處壙埌之野。」漢.賈誼《新書.卷九.修政語下》:「天下壙壙然,一人有之。」

4. 空,或指空缺、荒廢。同「曠」。如:「空壙」。《管子.五輔》:「實壙虛,墾田疇,修牆屋,則國家富。」《管子.七法》:「若夫曲制時舉,不失天時,毋壙地利。」《荀子.議兵》:「敬事無壙,敬吏無壙,敬眾無壙,敬敵無壙。」

5. 久遠、長久。如:「壙遠」、「壙久」。《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託沉陰以壙久兮,惜蕃華之未央。」漢.班固〈漢武帝內傳〉:「歷世壙遠。」宋.洪適《隸釋.卷六.敦煌長史武班碑》:「商周遐邈,歷世壙遠,不損其美。」

注音: ㄎㄨ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壙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