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個別化處方教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dividualized Prescribed Instruction
作者: 張景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個別化處方教學的精神大約可用孔子的「因材施教」一語來比喻;但是,個別化處方教學的註釋卻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些學者認為個別化教學是所有學生在同樣的教案下以不同的速度學習;有些學者指出個別化教學是學生接受同樣的教材,但是教學方法則不相同。這些說法雖不相同,但卻可以融合起來,就是教師採用不同的教材和教法來適應個別學生的需要而學生則在有動機、有興趣的環境下接受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
  個別化處方教學由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學習和研究中心(University of Pittsburgh's Learning and Research Center)所設計;教師讓學生依照個人的能力、學習速度和興趣,設定個人的學習目標,再將課程做有系統的安排學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依個別設計的計畫進行學習。梅里爾(M.D. Merrill)在一九七七年和他的同事也曾提出了一個處方理論(prescriptive theory),目的在提升教學的品質。他們認為教學的品質依賴教學目標的適當性和一致性、考試題目的適當性與一致性,以及教學過程的適當性與一致性。對於概念、原理原則和程序上的學習,有三個層次代表所學習的內容:一是記得實例,二是記得通則,三是使用通則。教學方式是否適當,要看教學時使用的策略如何。以概念的學習策略來說,包括:(1)提供直接的訊息回饋;(2)將教學材料與其他材料互相比較,並清楚的指出其不同之處;(3)予以幫助,如用記憶術、集中注意的的方法、算則等;(4)提供適當的例子;(5)顯示例子間的差別;(6)對於材料的難易程度加以分類;(7)提供許多例子,以便由例子中找出共同的特性。這些策略可以應用在概念的教學上。處方理論強調的是一個教學設計的過程;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到教學評量,做成一系列的教學設計。
  林生傳(民77)指出個別化處方教學基本上有兩個假設:一是學生在他們的學習或獲致學力的方法與方式上有很大的個別差異;二是學生在學習起點上其能力與特殊才能均已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好的學習狀況,不只是在學習方式或方法上適應此種差異,也應盡可能的使學生就其能力特長去發揮,藉各種變通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個別化處方教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