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科尼斯堡大學(德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University of Königsberg(Germany)
作者: 周玉秀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科尼斯堡大學一五四四年八月十四日由普魯士大公阿布雷希(Herzog Albrecht, 1490~1568)於科尼斯堡創立(大學全名為Albertus-Universität Königsberg)。
  大學成立之前,普魯士已由一中古政府實體、宗教國家領土一躍而成最主要的現代化新教公國。一五二五年,波蘭國王辛吉期蒙一世(Sigismund I, 1506~1548)將普魯士地區由過去仰望教會的封土畫為獨立公國(Herzogtum),阿布雷希大公國因得到波蘭國王畫給他的獨立領土,得以進行境內的教育改革。當普魯士仍隸屬於教士團(Ordenszeit)管轄時,註冊的四千多名大學生皆散布於歐洲各大學。
  普魯士地區群聚有波蘭人、立陶宛人、庫特人(Kurisch)、布魯士人(Prussen)及日耳曼人。阿布雷希大公成立科尼斯堡大學後,即正視少數民族文化,提供獎學金給少數族群子弟,並在神學系內設置立陶宛文及波蘭文講座,培育該族群青年成為神學家,分派其於境內東北部、南部從事神職工作。十七世紀以降,普魯士文及立陶宛文成為一種不被講述的死文字後,科尼斯堡大學的研究,其時印製之各種文字〔聖經〕及教義答問手冊、詩歌本、信札,使得科尼斯堡大學在二次大戰前為此兩種書寫文字研究之不二聖地。
  基於阿布雷希大公的姻親關係,科尼斯堡大學不僅師法其時富新教色彩之威登堡(Wittenberg)大學及馬堡(Marburg)大學(成立於1527年),亦多與丹麥之哥本哈根大學作學術交流。阿布雷希大公第一任王后乃丹麥公主朵瑞塔(Dorothea, 1504~1547),其兄弟克利斯欽三世(Christian Ⅲ, 1503~1559,在位期1535~1559)在哥本哈根大學(成立於1478年)推動之新教運動,影響普魯士境內科尼斯堡的形貌甚鉅。科尼斯堡大學成立之初,即具有國際特色,其後更因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和教育學者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先後駐學於此,而聲名遠播。康德生於斯、長於斯,成為科尼斯堡大學的正教授;他的三個「批判」使得該大學在十八世紀末即享有國際性的學術地位。赫爾巴特一八○九年應聘至科尼斯堡大學講授康德哲學,一八一○年設立教育講座(Pädagogisches Universitätsseminar),進行教育理論與實際的教學實驗,將科尼斯堡大學教育系推至巔峰。
  哲學、教育學以外,科尼斯堡大學的天文學、語文學、法學、歷史學亦育有世界級之知名學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史上的「阿伯提那」(Albertina)被戰火摧毀,在該地域重新塑建一所教育學院(1967),至今已擴充為十一系、二百五十位教師、四千位學生的綜合大學,名為卡里寧格勒大學(University of Kaliningrad)。一九四五年前的科尼斯堡大學,則因其學術、文化史成就,成為德國高等教育史上極為重要的資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科尼斯堡大學(德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