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攬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ǎ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ǎn |
解釋:
[動] 1.把持。如:「獨攬」、「包攬」。唐.李白〈愁陽春賦〉:「若使春光可攬而不滅兮,吾欲贈天涯之佳人。」 2.引進、招徠。如:「延攬人才」、「招攬生意」。 3.採摘、採取。《楚辭.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漢.王逸.注:「攬,采也。」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日月。」 4.提、牽。如:「攬裙」、「攬轡」。《文選.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lám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持、拿。《說文解字.手部》:「擥(攬),撮持也。」唐.顏元孫《干祿字書.上聲》:「擥、攬,竝(並)上通下正。」《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范滂》:「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晉書.卷四三.列傳.王戎》:「然心不能平,在車中攬鏡自照。」宋.陸游〈獵罷夜飲示獨孤生〉詩三首之三:「欲疏萬言投魏闕,燈前攬筆涕先傾。」 2. 把持、統理。《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故能明慎政體,總攬權綱。」《明史.卷二五八.吳執御列傳》:「又劾首輔周延儒攬權,其姻親陳于泰及幕客李元功等交關為奸利。」 3. 採取、摘取。《楚辭.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漢.王逸.注:「攬,采也。」唐.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4. 引進、招納。《後漢書.卷一六.鄧寇列傳.鄧禹》:「於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晉.陸機〈辯亡論上〉:「長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髮,招攬遺老,與之述業。」 5. 招來、引來。明.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諫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鍋,是你招災攬禍。」明.汪錂《春蕪記》第一三齣:「只是命運低微,人情薄惡,覓利如大海撈針,攬禍似乾柴引火。」 6. 招徠生意。《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又有些洋人借著兜攬生意為名,不是勸他安慶城裡裝自來水,便是勸他衙門裡裝電氣燈。」 |
|
注音: | ㄌㄢ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攬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