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矜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ㄇㄠˊ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guān[二]jī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
解釋:
  1. 同情、憐憫。
    【例】哀矜、矜憫、矜恤
  2. 莊重、敬慎。
    【例】矜持、矜行、矜嚴
  3. 自大、驕傲。
    【例】自矜、驕矜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n
解釋:
  1. 老而無妻的人。通「鰥」。
    【例】矜寡孤獨
  2. 生病、患病。通「瘝」。
    【例】恫矜在抱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
解釋:
[動]
1.憐惜、憐憫。如:「哀矜」。《書經.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論語.子張》:「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敬慎。《書經.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3.敬重、推崇。《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4.自誇、自負。如:「自矜」。《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形]
1.莊重自持。如:「矜持」。《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驕傲自大。如:「驕矜」。唐.韓愈〈與汝州盧郎中論薦侯喜狀〉:「辭氣激場,面有矜色。」
[名]
禍亂。《詩經.小雅.菀柳》:「曷以靖之,居以凶矜。」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n
解釋:
[名]
老而無妻的人。通「鰥」。《詩經.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禦。」《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動]
生病、患病。通「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朕寤寐恫矜,思弭憂釁。」
注音:
漢語拼音: qín
解釋:
[名]
矛或戟的木柄。《文選.賈誼.過秦論》:「鉏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him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ㄧㄣˊ

矛、戈或戟之柄。《說文解字.矛部》:「矜,矛柄也。」。《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徐樂》:「然起窮巷,奮棘矜。」漢.賈誼〈過秦論〉:「鉏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㈡ㄐㄧㄣ

1. 同情、憐憫。如:「哀矜」。《書經.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論語.子張》:「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 憐惜。《書經.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詩:「不謂矜餘力,還來謁大巫。」

3. 自誇、自負。如:「自矜」。《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列傳》:「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守門詣闕,獻書言計,率多空薄,高自矜夸,無經略之大體,咸秕糠之微事。」

4. 敬重、推崇。《孟子.公孫丑下》:「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鐘,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5. 莊重嚴肅。如:「矜持」。《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辭隱。」

6. 文飾、美化。《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桀愈自賢,矜過善非。」唐.劉知幾《史通.卷八.書事》:「述風俗,則矜夷狄而陋華夏。」

7. 凶險。《詩經.小雅.菀柳》:「曷以靖之,居以凶矜。」

㈢ㄍㄨㄢ

1. 老而無妻的人。通「鰥」。《詩經.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禦。」《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2. 生病、患病。通「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朕寤寐恫矜,思弭憂釁。」

注音: ㈠ㄑㄧㄣˊ ㈡ㄐㄧㄣ ㈢ㄍㄨ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矜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