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小夜曲 - 教育百科
ˇ
ˋ
ˇ
  • 漢語拼音 xiǎo yè qǔ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o yè qǔ
解釋:
  1. 一種抒情歌曲。常為獨唱或獨奏形式,內容多是牧歌及戀愛故事。源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文學,流行於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如舒伯特〈小夜曲〉。也有用樂器合奏者,起於十八世紀,常作為上流社會宴會助興的音樂。如海頓的〈F大調四重奏小夜曲〉。
    【例】在燭光晚餐中,配上小夜曲的演奏,氣氛顯得更加浪漫。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小夜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o yè qǔ
解釋:
1.為樂曲的一種形式,編制自由,可歌唱或多為小型編制器樂曲。是一種歡快、明朗、典雅、質樸的樂曲。為英語Nachtmusik的意譯。常為上流社會宴會助興之用。
2.源於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的愛情戀歌,流行於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為英語serenade的意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小夜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renade
作者: 江映碧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為巴蘭欽在美國第一齣創作的芭蕾舞作。珍.陸卡(Jean Lurcat)服裝設計。1934年6月9日由美國芭蕾舞團舞蹈學校(School of American Ballet)的學生擔綱演出,在紐約白素劇場(White Plains)首演。這是一齣沒有任何故事內容的純舞蹈,巴蘭欽讓舞者身著白色長紗舞衣,隨著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小夜曲》起舞,與佛金的《仙女》頗有相似的氣氛與美感,但是在舞步的組合上,巴蘭欽較具音樂性。
參照:
《The Encyclopedia of Dance & Ballet》1977、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小夜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Serenade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小夜曲是指一種與嬉遊曲(divertimento)有密切關係的音樂形式。serenade一詞來自於拉丁文中的serenus,義大利文中的serenata也有夜曲的含意在內。一般說來,夜曲包括聲樂作品與器樂作品,多在黃昏時演奏,演出的對象則以愛人、朋友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為主。
  在古典時期(Classical Period),原以聲樂為主的小夜曲逐漸轉變為以器樂為主,大約在一七七○年左右,小夜曲發展成為一種純音樂類型,多半使用於一些特殊的社會場合。小夜曲在形式上與嬉遊曲、夜曲相似,但小夜曲的特徵則在於混合了組曲(suite),特別是進行曲(march)和小步舞曲(minuet),與奏鳴曲(sonata)中的要素,同時也在某些樂章中讓獨奏者有更多發揮的餘地,呈現出協奏曲的風格。
  古典時期的小夜曲以莫札特(W.A. Mozart, 1756~1791)所作的最為著名。到了十九世紀,管絃樂的小夜曲成為主流,不論是德弗乍克(A. Dvořák, 1841~1904)或柴可夫斯基(P.I. Tchaikovsky, 1840~1893)的絃樂小夜曲,或是德弗乍克與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木管小夜曲,或是布拉姆斯(J. Brahms, 1833~1897)的管絃樂小夜曲,都是傑出的例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小夜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