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闇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àn
解釋:
  1. 昏昧、糊塗。
    【例】昏闇、闇弱、愚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àn
解釋:
[動]
1.閉門、關門。《說文解字.門部》:「闇,閉門也。」
2.蒙蔽、遮掩。《荀子.不苟》:「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
3.湮沒。《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上》:「由是乘、檮杌之事遂闇,而左氏、國語獨章。」
4.不了解。《墨子.修身》:「舉物而闇,無務博聞。」《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吾不如嗣宗之賢,而有慢弛之闕,又不識人情,闇於機宜。」
[形]
1.陰暗、混濁。《莊子.讓王》:「今天下闇,周德衰。」《後漢書.卷三○下.郎顗傳》:「竊見正月以來,陰闇連日。」
2.昏昧、糊塗。《荀子.天論》:「上闇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文選.潘岳.西征賦》:「主闇而臣嫉,禍於何而不有。」
[名]
1.黃昏、夜。《禮記.祭義》:「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陽,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2.愚昧的人。《荀子.成相》:「世之殃,愚闇墮賢良。」
注音:
漢語拼音: ān
解釋:
[名]
守喪的屋子。《文選.潘岳.西征賦》:「天子寢於諒闇,百官聽於冢宰。」
[動]
熟悉。通「諳」。《晉書.卷二四.職官志》:「及蜀破後,令勰受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標幟之制,勰悉闇練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am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ㄢˋ

1. 閉門、關門。《說文解字.門部》:「闇,閉門也。」

2. 陰暗、混濁。《後漢書.卷三○下.郎顗襄楷列傳.郎顗》:「竊見正月以來,陰闇連日。」《莊子.讓王》:「今天下闇,周德衰。」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九.如是我聞三》:「行半日則迷路,石徑崎嶇,雲陰晦闇,莫知所適,姑坐枯樹下,俟天明辨南北。」

3. 蒙蔽、遮掩。《荀子.不苟》:「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韓非子.說疑》:「進則揜蔽賢良以陰闇其主,退則撓亂百官而為禍難。」

4. 昏昧、糊塗。《荀子.天論》:「上闇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晉.潘岳〈西征賦〉:「主闇而臣嫉,禍於何而不有。」

5. 愚昧之人。《荀子.成相》:「世之殃,愚闇愚闇墮賢良。」

6. 不瞭解。《墨子.修身》:「舉物而闇,無務博聞。」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吾不如嗣宗之賢,而有慢弛之闕,又不識人情,闇於機宜。」

7. 黃昏、夜。《廣雅.釋詁》:「闇,夜也。」《禮記.禮器》:「子路為季氏宰。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

8. 湮沒。《後漢書.卷四○.班彪列傳上》:「由是乘、檮杌之事遂闇,而左氏、國語獨章。」

9. 暗中。漢.班彪〈王命論〉:「又況么麼不及數子,而欲闇干天位者也。」晉.陸機〈文賦〉:「必所擬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

10. 默默。《說苑.卷一四.至公》:「始皇闇然無以應之,面有慚色。」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其一七:「闇與山僧別,低頭禮白雲。」

11. 默記。《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闇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

㈡ㄢ

1. 守喪之屋舍。晉.潘岳〈西征賦〉:「天子寢於諒闇,百官聽於塚宰。」

2. 熟悉。通「諳」。《晉書.卷二四.職官志》:「及蜀破後,令勰受諸葛亮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標幟之制,勰悉闇練之。」

注音: ㈠ㄢˋ ㈡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闇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