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權力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quán l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án lì
解釋:
  1. 可控制、管轄、支配等的職權或力量。
    【例】這片土地是他私人所有,他有權力做任何處置,誰也無法干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權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án lì
解釋:
具有控制、指揮等影響的力量。《漢書.卷九二.游俠傳.萬章傳》:「與中書令石顯相善,亦得顯權力,門車常接轂。」《老殘遊記》第一七回:「又想他們的權力,雖然夠用,只不知昨晚所說的話,究竟是真是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權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ower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權力是個人或團體在努力達成其願望或目標過程中所運用的力量,這種力量往往表現於對別人的影響、控制或操縱。
  權力依據其表現方式分為三類:經濟的權力、政治的權力和個人的權力。經濟的權力是影響或控制生產工具和財貨的力量;政治的權力是影響或控制那些制定法律和執行法律的政府機構的力量;個人的權力是影響或控制別人行為的力量。有些政治理論家(如馬克斯主義的支持者)認為所有的政治權力在本質上都是經濟上的權力;但有些人認為上述三種權力各有其不同的性質,原是一體之三面。
  權力依據其來源分為兩類:即有合法基礎的權力(legitimate power)和無合法基礎的權力(illegitimate power)。前者如公務員依據其職務而有的公權力;後者如黑社會幫派分子所擁有的非法權力。
  權力的運作經常是透過威逼、利誘、勸說、灌輸等手段為之;但對方的同意或接受也很重要,否則權力的行使無法持續。
  由於權力的行使牽涉到對別人的控制或影響,對個人的獨立自主、自由和選擇機會是一種箝制,故在政治上持自由主義或馬克斯主義的人會視權力的行使為侵害個人福祉的行動;自由主義或馬克斯主義分子的理想是建立一個個人自由和自主受到尊重的理想社會,這個社會建立在成員有自發性的互助合作關係之上,權力的運作與這樣的理想相牴觸,故兩派理論均貶抑權力的行使。但有些理論家,如艾倫德(H. Arendt, 1906~1975),則有不同看法,認為權力的行使可增進社群的福祉,握有個人權力可以讓社會免於集權主義的覬覦;有些人則以為政治權力的行使是社會中無法避免之事,但為避免權力所帶來的腐敗,宜以權力的分散及制衡來規範權力的行使。
  在政治學中,有些理論家將權力的行使視為政治活動的核心,認為政治活動的內容不外是權力的取得、分配和運用,十五世紀的馬基維里(N. Machiavelli, 1459~1517)就是這派理論的代表人物;與之相對的是西方中古世紀的政治理論家,他們認為政治活動基本上是根據自然律行使權威的行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權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uân-li̍k
又音: kuân-li̍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具有控制、指揮、支配他人的職權或力量。
同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權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權力
相似詞 權柄、權利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