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片麻岩 - 教育百科
ˋ
ˊ
ˊ
  • 漢語拼音 piàn má y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àn má yán
解釋:
一種變質岩。因地殼運動或岩漿侵入,產生高溫高壓與熱液,受此影響而改變原有組成礦物組織所形成的岩石。其圓粒狀礦物和片狀礦物各自分凝成條帶,彼此交互穿插,構成所謂片麻狀組織,為此岩石的特徵。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雲母、長石及角閃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片麻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呈條紋狀粗粒的葉狀岩理,也稱為片麻岩狀組織。礦物呈平行排列,且黑白兩色或暗淡兩色相間,由黑色礦物和白色礦物相間成條紋狀排列。片麻岩的顏色不一,其命名亦依其所具葉理組織的主要礦物是什麼來決定,如黑雲母片麻岩、角閃石片麻岩等。或由它原來岩石是什麼來定名,如花崗片麻岩、正長岩片麻岩等是。片麻岩多在變質度較高的區域變質作用中產生。另外如有岩漿侵入片麻岩中和變質岩相間成層就成為火成岩和變質岩的混合岩(migmatite)。由火成岩變成之片麻岩稱為正片麻岩(orthogneiss),由沉積岩變成之片麻岩稱為副片麻岩(paragneiss)。 片麻岩狀組織多藉雲母和角閃石等片狀或條狀之礦物而顯現。片理之明晰程度視此等礦物之多少而定。岩石中之凸鏡體大小或薄層之厚度不定;大而厚者使岩石呈帶狀構造,甚至呈層狀,而小者幾至不可看見。片麻岩中之帶層可能為沉積層之殘留現象,帶層之形狀可能為浪形、扭曲形或摺曲形。此等彎曲構造單位之大小不定,大者與沉積層之小摺曲相若,而小者須以放大鏡或顯微鏡才能看見。短而厚之凸鏡體,常由長石或石英所組成,稱為「眼球」(augen),其此構造之岩石稱為眼球片麻岩。眼球可能為原來之斑晶、斑狀變晶或沉積物中之礫所形成。所謂「層疊貫入片麻岩」(lit-par-lit inection gneisses),為一種極常見但特殊的岩石,乃由火成岩(花崗岩)脈沿片岩之片理侵入而成。就其性質而言,實為一種侵入片麻岩(injection gneiss)。片麻岩之化學成分各種不同,但常與其原岩相似。因此變質岩之化學分析,有助於辨識原岩之種類。 在分布方面,片麻岩為古老地層中常見且分布較廣之岩石,我國太古代(Achean)之泰山系即屬此,但在較新之地層,如中生代亦有分布。臺灣省東澳—南澳及溪畔—太魯閣一帶及福建省金門、馬祖一帶均有片麻岩。片麻岩之用途與花崗岩相同,方可用於建築,但如帶狀結構發育太好或含硫化鐵礦物過多則不適宜。
知識 1:
片麻岩狀組織多藉雲母和角閃石等片狀或條狀之礦物而顯現。片理之明晰程度視此等礦物之多少而定。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片麻岩
國內產地: 臺灣省東澳—南澳及溪畔—太魯閣一帶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岩石分類: 變質岩
紀錄類別: 變質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