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教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ǔ jiào |
解釋:
1.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常教育。《書經.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漢.孔安國.傳:「布五常之教。」《左傳.文公十八年》:「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 2.訓練軍隊的五種方法。《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號令之數,三曰教其足以進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長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賞罰之誠,五教各習,而士負以勇矣。」 3.唐代稱司徒為五教。宋.洪邁《容齋四筆.卷一五.官稱別名》:「唐人好以它名標牓官稱……,司徒為五教。」 4.中國佛教華嚴宗將佛教經典判分為五種教法。分別為小乘教,指宣說四聖諦、十二因緣的經典,如《阿含經》;大乘始教,指宣說一切皆空的經典,如《般若經》;大乘終教,指宣說真如緣起的經典,如《楞伽經》;頓教,指宣說頓悟教法的經典,如《維摩詰經》;圓教,指完全說一乘教理的經典,如《華嚴經》。華嚴宗認為五教中圓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藉以推證華嚴經是諸經之王。《華嚴經探玄記》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經。」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五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張鍠焜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五教」指上古時代人倫教化的五個綱領,相傳始於虞代。據〔尚書.堯典下〕記載:舜命契擔任司徒,並告訴他首先要以「五教」來教化人民。關於五教的內容有兩種說法:〔左傳.文公十八年〕指五教為「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孟子.滕文公上〕則指五教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孟子之說後起,仍應以〔左傳〕為準。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