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圖書保存與維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nservation and Preservation
作者: 洪王徽恢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有關圖書資料之保存與維護,須注意下列事項:
  (一)溫度與濕度的控制:必須使用空氣調節設備維持適當的溫濕度,並以電腦或人工負責監控;監測所得的資料,應每月計算一次,最好還要將不同月分、季節的數據百件比較。
  (二)空氣品質之控制:用來濾淨空氣的設備,應該包括可以除去固體微粒的集塵器和能夠吸附有毒氣體的化學性吸附裝置。
  (三)光線之控制:除了減少室外的光線射入,書庫內亦應盡量避免開燈;如果使用日光燈之類的螢光照明設備,須在燈管上塗上過濾紫外線的物質或加裝過濾套管。
  (四)有害生物之防治:為害資料之有害生物包括害蟲、害菌和鼠類。前二者的防治方法,請參考「圖書館防黴菌工作」、「圖書館防蟲工作」及「圖書消毒」等辭目。控制鼠害,則應填補建築物的縫隙和各種水電管路的出口,定期對全館做徹底的檢查,以便早期發現鼠患,再使用陷阱捕鼠。
  (五)防火與防水:圖書館的屋頂必須不漏水;水管、排水管、瓦斯管及電氣線路必須牢固,並且常加檢查;存放書籍的房間,尤其是書籍資料上方的天花板內,不可有水管、排水管經過;館內須有完善的火警偵測系統和自動滅火裝置,以非液體性的材料滅火。
  (六)紙張之去酸:目前最著名的去酸法是由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發展成功的二釔鋅氣去酸法(The Diethyl Zinc System)和史密斯(R. D. Smith)發明的韋陀去酸法(The Wei T'O System),前者以二釔鋅氣去酸,後者則用醇鎂(Magnesium Alkoxide)為去酸劑,輔以二氯二氟甲烷(Freon 12)、三氯三氟乙烷(Freon 13)和甲醇(Methanol)等溶劑。除了少數例外,上述二法對紙張外觀並無明顯的改變,同時還能延長紙張的壽命,但是由於所用的化學材料可能帶來安全上的問題,因此使用時,必須非常小心。
  (七)使用適當的儲存容器:容器必須結構理想,材質安定,通氣防潮,不曾招來蟲鼠。
  (八)修裱與裝訂。
  (九)複製:包括印刷或影印、攝製縮影片、輸入電腦、輸入光碟或影碟。
  (十)預防人為破壞:包括裝置電子安全系統及監測設備;詳訂閱覽規則,並確實執行;以及對圖書館之主管、館員提供相關之教育與訓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圖書保存與維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