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孟子註疏解經 - 教育百科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
介紹: 漢趙 岐注 宋孫奭疏
宋嘉泰間兩浙東路茶鹽司刊元明遞修本
 
經學是傳統文化的源泉,歷來有不少先賢作了許多考釋注疏的工作,在印刷術尚未發明使用之前,這些經籍註疏的著作都仰賴手抄,及至五代後唐明宗時,宰相馮道始建議利用唐以來民間發明的雕版印刷術,由國子監雕梓群經。當時所刻的群經,以唐開成石經的經文為範本,再取六朝以來經注本之注文附入,並不及義疏,因只有經注而無義疏,所以是單注本。至於群經義疏之雕梓,約始於宋太宗端拱元年﹙988﹚,但僅刻印義疏,不附經注文字,被稱為單疏本。由於去今久遠,加以戰亂兵燹:五代監本群經,早已不見蹤影,宋代單疏本群經,遂成為存世最早的經書出版品,然傳世絕少,有如鳳毛麟角。
 
單疏本群經,閱讀時需持經注本對照,甚不方便,到了南北宋交替之際,便有群經注義疏合刻本的誕生,負責出版的機構是兩浙東路茶鹽司,三山黃唐曾主其事,故稱為「黃唐本」,又因各書每半葉八行,也被稱為「八行本」。八行本群經注疏,謹守單疏本的刻書精神,內容錯誤既少,復為群經刻印史中,上承單疏本遺規,下開注疏合刻之先河,因而特別受到學界的尊崇,清代學者阮元即譽為天下第一善本。
 
本書亦為八行本群經注疏合刻本之一,刻於宋寧宗嘉泰年間,書版於元明兩代曾加以修補。全書分為十四卷,每卷並分上下。宋版原刻,點畫嚴整,字無俗體,校勘精審;元季以後修補者,字稍近匠體,不若原刻矜慎,惟尚不失出自良工之手。八行本群經傳世可考者只有六種,是本為其中之一,且筆墨精審,版式寬大爽朗,由上可見北宋監刻諸書之遺範,下足以校正後來各本之訛謬,實為稀世之珍本。
作者:
作品年代:
作品尺寸: 外觀尺寸(高、廣)29.5x19.8(公分)
版框尺寸(高、廣)21.1x17.4(公分)
圖片: 孟子註疏解經
資料來源: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_孟子註疏解經
授權資訊: 相關規範均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1.0版」及「CC BY 4.0」辦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