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樣本調查 - 教育百科
ˋ
ˇ
調
ˋ
ˊ
  • 漢語拼音 yàng běn diào chá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àng běn diào chá
解釋:
在所欲研究的某種現象的全部分子中,選取一部分分子加以調查,而以調查所得的一部分資料,作為研究其全部現象的根據,稱為「樣本調查」。也稱為「抽樣調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樣本調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ample Survey
作者: 黃國彥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樣本調查是調查研究的一種,目的在藉樣本而推知全體。由於所調查的只是群體的一部分,故在方法上與對群體採普查的所謂群體調查相對應。舉例言之,當研究者想要知道某一團體的工作士氣時,最好的方式是針對該團體施測「工作士氣量表」,進行普查。但是,普查需要較多的人力,而其所需的費用相當昂貴。因此,研究者面臨這種情況時,就可使用樣本調查,從樣本中蒐集所需資料,並用以推論整個母群體的特性。
  樣本調查的特性是方便和省錢,但進行時,必須注意抽樣程序和資料蒐集的準確,以及推論的嚴謹。舉例來說,研究者欲了解某一企業員工的工作士氣,由於該企業係遠東的一大紡織廠,員工總人數超過六千人,若對全體員工予以調查,不僅耗時費錢,而且需大量人力,因此之故,研究者決定採取樣本調查。一般說來,取樣可分簡單隨機取樣與分層隨機取樣兩種,但後者更能表現母群體組成的特性。本案為求精確,可採用分層隨機取樣,將全體員工按其服務單位一一編碼。如果研究的樣本人數決定為六百人,而製造部的員工占全體員工人數的百分之九十,那麼,依簡單隨機取樣的原則,製造部門的員工應被抽取五百四十人。若能考慮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或學歷等因素在內,則抽出的樣本將更具有製造部門員工的特性。其他部門員工樣本的抽取,則依此類推。
  其次,測量工具的選取,如果市面上已有效度和信度均優的「工作士氣量表」,是最好不過。否則,研究者必須自編該測量工具,以期獲得正確的資料。最後,上述舉例,根據資料分析而得的結果與發現,僅能回答該企業紡織廠員工的工作士氣如何,而不能類推到該企業其他工廠員工身上,更不能類化到其他企業的員工的工作士氣上。這是由於受到樣本母群體限制的原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樣本調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