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梁啟超(1873-1929) - 教育百科
(1873-1929)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從小受傳統的封建教育,少年即聞名鄉里,被譽為神童。12歲為秀才,17歲中舉人。和其師康有為,倡導變法維新,人稱「康梁」。1898年入京,參與百日維新,以六品銜辦京師大學堂、譯書局。1920年後,專門從事學術研究,對於清代學術、先秦思想史、中國文化史、中國歷史、文學以及哲學、佛教等都有很高的造諳。在近代中國社會裡,梁啟超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的思想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地位和作用都不能低估。梁啟超於戊戌變法後流亡日本,又在歐洲目睹歐美的近代圖書館制度,他在接受中西文化及變法維新失敗的教訓後,在研究學術的同時,鼓吹、倡導圖書館事業和目錄學之重要。他曾成立共學社,舉辦學術文化活動,辦理圖書俱樂部,並在北平建立松坡圖書館,自任館長,以專存中文圖書的快雪堂為第一館,另以專存外文圖書的石虎胡同7號為第二館。該館圖書新舊兼備,為當時頗具規模的圖書館之一。1925年4月,全國圖書館員成立中華圖書館協會,梁啟超被公推為董事長,他倡議建立中國的圖書館學與培養圖書館人才,並提出集中力量先辦一個大規模的示範圖書館,設立圖書館專門學校。1926年,梁啟超任京師圖書館館長,奠定了以後的北平圖書館的基礎,並於此貢獻良多。他主張「著書足以備學者顧問,實目錄學家最重要之職務也」。他對古代及近代書目分類進行過考察,有比較深厚的目錄學功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圖書分類的理論與方法,創建新的分類體系,又撰寫出一系列風格獨特的目錄學著作。他的〔西書提要〕、〔西學書目表〕、〔東籍月旦〕等都是我國近代早期的目錄學著作,對我國近現代圖書館目錄學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西書提要〕宣傳新學,介紹西方的科學文化和社會學說,是專門為變法維新服務的一部譯書解題書目。〔西學書目表〕,從收書到分類,皆以學習外國和先進變法為出發點,共著錄譯進西書298種,其中政書多於學書38種。〔東籍月旦〕是介紹日本著作的書目,既有詳細精要的題解,又介紹許多讀書要法,為讀者閱讀東學之書起了指導作用,惜未完稿。梁啟超家有飲冰室,藏書達10餘萬卷,多為清代及民國初年的通行本,明刻本甚少,宋元刻本則未有入藏。他的藏書特點是史部和子部佛典較多。梁氏逝世前,遺囑將藏書以及金石墨拓與生前手稿、信札等 3,470部41,819冊全部捐贈國立北平圖書館。1933年,北平圖書館編印有〔梁氏飲冰室藏書目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梁啟超(1873-1929)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