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道生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道生一是描述沖虛道體作用,創化生成,由無生有的過程,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章主要是在描寫宇宙創化生生的歷程。根據老子學說,自然之道先乎天地而存在,如〔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所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這裡「有物」就是指「道」,「道」混沌無形,普遍永恆,先乎萬有而存在。道體沖虛寂寥,似有若無,感官知覺無法辨識(「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而不可得名曰微」),惟恍惟惚,無以名之(「道可道,非常道」)。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老子常以「一」做為「道」的別名。因為 「道」是宇宙萬有的源頭,而「一」正是數目之始,象徵萬有之始為一混然的整體,如〔道德經〕第十四章說:「混而為一」。不過「道生一」之中,「道」與「一」雖終為一物,前者或可代表「道」的潛存虛無狀態,而後者或可代表「道」的實現存有狀態。所謂「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無「一」有,則「道生一」正符合〔道德經〕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說法(參見「有生於無」)。混然無別的整體在宇宙創化生生的歷程之中,逐漸分化為兩個對立的原理,即是陰和陽,是二。有關陰陽對立的說法在先秦哲學之中十分普遍,在老子學說中卻僅見於此。由於老子認為陰陽交感,創生新物(三),乃至萬物皆由這原理化生,可以推論老子所謂陰陽意義同於雌雄、牝牡、男女、天地、乾坤。萬物皆出於陰陽交合的化生原理,所以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氣與陽氣中和,便化生出第三者來,這個原理也就是萬物化生的基本原理,所以說「三生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如〔老子正詁〕的作者高亨所說,是老子借用虛數一二三來指實物。高亨認為這裡「一」是指天地未分之前的元素,是〔莊子‧天下篇〕中說老聃之術「主之以太一」中的「太一」,是〔易‧繫辭上〕說「易有太極」中的「太極」。二是指天地,三是指陰陽和氣。〔老子探義〕的作者王淮則認為一是指化生之理,二是指陰陽兩種原質,三是指陰陽交互作用後產生的第三者(結果)。晉王弼則認為道原本虛無,由無乃一,萬物萬形由一而來,終復歸於一。一不可說,然而終不免於為人稱說,有一有言,遂成為二;有一有二,遂生乎三。過此以往,推數無窮,遂生萬物。上述三說,各自有理,畢竟老子以一二三之數指實,過於抽象,這些數字究竟代表什麼事物,難以捉摸。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老子此說在模擬宇宙萬物創化的歷程,肯定創化是由「一」而「多」,由「單純」而「繁複」,而「道」正是創生之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道生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