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遠東部(德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varian State Library, East Asian Department
作者: Dr.Alfons Dufey,胡韶筠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位於德國慕尼黑(Munchen)的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之遠東部(Bayerische Staatsbibliothek, Ostasienabteilung)創始於19世紀初。今日的圖書館雖只稱邦立,但實在兼有國家圖書館的性質,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德國是個聯邦國,而所有圖書館都屬邦轄機構,而非聯邦機構,以致全國沒有任何圖書館有國家圖書館之稱;但國家圖書館的實務,總是要人擔當的,於是便囑以下3家圖書館來分擔:(1)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的德國圖書館(Deutsche Bibliothek),(2)柏林(Berlin)的柏林邦立圖書館(Staatsbibliothekzu Berlin-Preubischer Kulturbesitz),(3)慕尼黑的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
  1830年代,巴伐利亞一位中學教師Kart Friedrich Neumann不惜一切旅途艱辛驚險,親自遠航到廣州,收購書本約6,000冊,帶回德國,並交給當時慕尼黑及柏林的國家圖書館收藏,於是這些書本便成為該館遠東部藏書的開端。今天的遠東部的重要藏書為漢籍、日籍及韓籍,其中漢籍的比率最高,約有50,000種,計為170,000冊。於是,該館成為全歐擁有漢籍最多的圖書館之一。
  以下是該部漢籍庋藏之重點及特點:
  (一)古漢籍:包括以古典中國文學、哲學、宗教(儒、道、佛)、歷史、考古、地理、藝術(即典型的人文學科)為主題的讀物,其中約有1,650種(連叢書子目則約8,000種)均為1911年以前的出版品。代表古代中國印刷史的著作亦有百餘種,如:西元975年出版的〔寶篋印陀羅尼經〕;1120年於福州出版的〔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1115年出版的〔大方便佛報恩經〕;1324年撰寫之跋文的〔祖英集〕;1630年出版的毛晉〔津逮祕書〕等。此外更有2,100餘種方志;一些罕見的華南民間印刷品,及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攝製的北平圖書館善本書(Rare Books, National Library Peiping)4,000餘種的縮影片。在歐洲僅有3家圖書館擁有這套縮影片,而該館為其中之一。
  (二)至於現代漢籍的收藏,則針對中國語言、文學、文化和歷史等科目。
  遠東部所藏日籍和韓籍,主題範圍類似漢籍,都含有多種1644年前出版的漢語或漢學圖書。日籍共約有35,000種,韓籍約有3,500種,其中於1900年前出版的日籍約有1,000種,韓籍約150種;所藏越南語和泰語書籍各二、三百餘種,此較起來,實在微不足道。
  遠東部雖早於19世紀已開始蒐集圖書,卻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開始編目,1984至1986年間才出版6冊的漢籍書名著者目錄;其他語言的書籍以及漢籍目錄付印後納入館藏的漢籍,便仍著錄於卡片目錄上,而分類、主題目錄,更要有待來日。
  基於此,該部自1992年起和含中、日、韓語數據(Chinese, Japanese, Korean Files)之美洲研究圖書館之資料庫網絡(Research Library Information Network,簡稱RLIN)打通線上聯絡,參加一般書籍和善本漢籍的分擔編目,希望能藉此改善及補充已有卡片目錄上的資料,更借助他人的資料,為該部增設分類及主題目錄,終於為讀者提供急需的檢索門徑。
  最近,該部更購買了臺灣傳技公司所製地區性圖書館自動化系統(Technology Opulent TRANSTECH Automated Library System,簡稱TOTALS),把近年來採購的中、日、韓書籍先編入RLIN,然後轉入TOTALS。讀者在TOTALS的公用目錄中,可透過中、日、韓籍中的原本文字或拉丁字母拼音法作書名、標題、關鍵字、分類號等查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伐利亞邦立圖書館遠東部(德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