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險為夷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uà xiǎn wéi yí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化險為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似詞: | 轉危為安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uà xiǎn wéi yí |
解釋:
轉化危險為平安。《孽海花》第二七回:「以後還望中堂忍辱負重,化險為夷,兩公左輔右弼,折中禦侮。」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化險為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轉化危險為平安。語本唐.韓雲卿〈平蠻頌〉。 |
|
典故說明:
吐蕃本是中國西部古老游牧民族羌人的一支,早就和中原的漢人有往來,唐朝時的接觸亦頗為頻繁,太宗貞觀年間,更與唐宗室通婚和親。安史之亂後,唐的國際地位出現了變化,西南防務無暇顧及,自此邊疆民族常乘機侵擾邊境。代宗廣德元年,吐蕃一度攻入長安,使代宗東逃至陝州,後在郭子儀的領兵抗禦下,吐蕃雖然退兵,卻仍時常威脅京畿重地及隴右、劍南諸地。大曆十二年,吐蕃又來犯,朝廷派崔寧應戰,告捷,據史書載:「破吐蕃十萬,斬首八千,生擒九百人。」 韓雲卿〈平蠻頌〉一文即記此事。文中贊頌唐王朝對戰敗部族的處置極為妥當,使為惡者受到應有的懲處,自新者得到適合的嘉勉,「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即把原有的災禍之氣轉變成和煦的暖陽,坎坷堪憂的前途改造成平坦的道路。後來「化險為夷」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形容轉化危險為平安。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轉化危險為平安。 使用類別 用在「轉危為安」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轉危為安 形音辨誤 |
|
典源: 唐.韓雲卿〈平蠻頌〉(據《全唐文.卷四四一.韓雲卿》引)惟大歷十二年,桂林象郡之外,有西原賊率潘長安,偽稱安南王。誘脅夷蠻,連跨州邑,鼠伏蟻聚,賊害平人。南距雕題交趾,西控昆明夜郎,北洎黔巫衡湘,彌亙萬里,人不解甲。天子命隴西縣男昌領桂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持節招討,斬首二百餘級,擒獲元惡并其下將率八十四人,生獻闕下,其餘逼逐俘虜二十餘萬,並給耕牛種糧,令還舊居。統外一十八州牧守,羈縻反覆,歷代不賓,皆受首請罪,願為臣妾。嘉其自新,俾守厥舊。商農漁樵,各復其業;悼耋鰥寡,各安其宅。變氛沴(1)為陽煦(2),化險阻為夷途(3)。五嶺之人,若出元泉而觀白日,如蹈烈火而蒙寒冰。書上聞,優詔嘉焉。公卿百辟,將校耆艾,咸願歌頌勛烈,以銘於石。
〔注解〕 (1) 氛沴:疫厲、禍害。沴,音ㄌ|ˋ,惡氣、災病。 (2) 陽煦:光明、溫暖。煦,音ㄒㄩˇ。 (3) 夷途:平坦的道路。夷,平坦。 |
|
書證:
01.明.倪元路《兒易內儀以.卷二.謙卦》:「以謙積謙,以謙召福,聚德至盛,化險為夷,裒益之義也。」
02.《大清會典則例.卷一三四.工部.都水清吏司.下尾神州廟後舊存牐》:「河流紆折,波浪洶涌。……設船救濟,化險為夷,以便行旅。」
03.清.沈起元《周易孔義集說.卷一六.坎下離上》:「按《易》象皆寓家也,一坎耳。變水而為酒,是化險為夷、易危為安之象。」
04.清.孫奇逢《讀易大旨.卷三.第一二章》:「故六十四卦利貞者,無非易簡無私之理而已,知險知阻,所以化險為夷,化阻為平也。」
05.《孽海花》第二七回:「以後還望中堂忍辱負重,化險為夷;兩公左輔右弼,折衝禦侮。」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化險為夷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