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突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ㄨㄖㄢˊㄖㄨˊ:「ㄊㄨˊㄖㄢˊ」、「ㄊㄨˊㄅㄧㄢˋ」、「ㄊㄨˊㄨˋ」、「ㄊㄨˊㄈㄚ」、「ㄊㄨˊㄖㄨˊㄑㄧˊㄌㄞˊ」。
  2. ㄔㄨˋㄈㄢˋㄇㄠˋㄈㄢˋㄖㄨˊ:「ㄊㄤˊㄊㄨˊ」、「ㄔㄨㄥㄊㄨˊ」。
  3. ㄔㄨㄥㄐㄧˊㄓㄨㄤˋㄆㄛˋㄖㄨˊ:「ㄊㄨˊㄨㄟˊ」、「ㄊㄨˊㄆㄛˋ」。
  4. ㄊㄨˊㄑㄧˇㄍㄠㄔㄨㄓㄡㄨㄟˊㄖㄨˊ:「ㄊㄨˊㄑㄧˇ」、「ㄊㄨˊㄔㄨ」。
  5. ㄊㄨˊㄔㄨ˙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ㄧㄢㄊ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衝撞、攻破。
    【例】突圍、突破
  2. 忽然、猝然。
    【例】突兀、突飛猛進、突如其來
  3. 凸起、高出周圍。
    【例】突起、突出
  4. 煙囪。
    【例】煙突、曲突徙薪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凸起、高出周圍。如:「突起」、「突出」。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上.滇遊日記一》:「南崖有亭前突,北崖橫倚樓。」
2.猛衝、衝撞。如:「突圍」。《文選.班固.西都賦》:「窮虎奔突,狂兕觸蹷。」《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序》:「遭漢中微,盜賊奔突。」
3.觸犯、冒犯。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等不的俺筵上笙歌散,可不氣丕丕冒突天顏。」
4.穿通、攻破。《左傳.僖公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產帥車七百乘,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
[名]
煙囪。如:「煙突」、「曲突徙薪」。元.盧琦〈漁樵共話圖〉詩:「我渴魚可羹,爾歸突未煙。」
[副]
忽然、猝然。如:「突飛猛進」、「突如其來」。《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蕃時年七十,聞難作,將官屬諸生八十餘,人並拔刃,突入承明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u̍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犬從穴中突然竄出。《說文解字.穴部》:「突,犬從穴中暫出也。」南唐.徐鍇《說文繫傳》卷一四:「犬匿於穴中伺人,人不意之,突然而出也。」

2. 忽然、猝然。如:「突飛猛進」、「突如其來」。《說文解字.穴部.突字》清.段玉裁.注:「引伸為凡猝、乍之稱。」《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陳蕃》:「蕃時年七十,聞難作,將官屬諸生八十餘,人並拔刃,突入承明門。」唐.白居易〈琵琶行〉:「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3. 猛衝、衝撞。如:「突圍」。漢.班固〈西都賦〉:「窮虎奔突,狂兕觸。」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遭漢中微,盜賊奔突。」

4. 觸犯、冒犯。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剔銀燈:「等不的俺筵上笙歌散,可不氣丕丕冒突天顏。」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二折.牧羊關:「觸突著皇后合依平論,冒突著天子合問緣由。」

5. 穿通、攻破。《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產帥車七百乘,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晉.杜預.注:「突,穿也。」

6. 凸起、高出周圍。如:「突起」、「突出」。《呂氏春秋.士容論.任地》:「子能以窐為突乎?子能藏其惡而揖之以陰乎?」漢.高誘.注:「突,理出豐高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上.滇遊日記一》:「南崖有亭前突,北崖橫倚樓。」

7. 煙囪。如:「煙突」、「曲突徙薪」。《宋書.卷七九.文五王列傳.桂陽王休範》:「桂蠹必除,人邪必剪,枉突徙薪,何勞多力。」元.盧琦〈漁樵共話圖〉詩:「我渴魚可羹,爾歸突未煙。」

注音: ㄊ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