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集韻〕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孫秀玲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集韻〕10卷,(宋)丁度(990-1053)、宋祈(998-1061)奉敕撰修
  清康熙45年(1706)揚州使院刊曹棟亭5種本
  清鈔本,附校勘記10卷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四庫全書薈要本
  清嘉慶19年(1814)元和顧氏補刊本
  清同治13年(1874)刊本
  清影宋鈔本
  民國69年(1980)臺灣中華書局據曹棟亭5種本影印,稱四部備要本,是目前通行且較佳的版本。
  民國72年至75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民國7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述古堂影宋鈔本,後附四角號碼索引。
  民國75年學海出版社據上海圖書館藏述古堂影宋鈔本影印,含索引,便利查檢。
  民國75年世界書局影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
  此書編修始於宋仁宗景祐4年(1037),太常博士宋祈、太常丞鄭戩等建言,以為陳彭年、邱雍等所定〔廣韻〕,多用舊文,繁略失當。因下詔祈、戩與賈昌期、王洙同加修定,丁度、李淑為之典領。成書於仁宗寶元2年(1039),名為〔集韻〕。是繼〔廣韻〕後又一部為撰作詩文、審音辨韻的重要字書。此書依韻例所稱「撰集務從該廣,經史諸子及小學書,更相參定,凡字訓悉本許慎〔說文〕,慎所不載,則引它書為解,凡古文見經史諸書可辨識者取之,不然則否」。收字遠較〔廣韻〕增加1倍,多達53,525字,為其特色;分韻則與〔廣韻〕同,仍為206韻;音系、體例基本一致,唯韻目字、部分韻序以及同用、獨用條例略有不同;另廣蒐異讀音,一字數音,甚至6、7個音,前代字書、音義書、韻書的音切大體都收入。且易「類隔」切為「音和」切,較近於宋代讀音。此外,又增收大量古體、正體、或體、俗體等異體字,並兼採當時流行之方言俗語字詞,頗富研究價值。此書分為平聲4卷、上去入聲各2卷,共10卷。方成珪〔集韻考證〕、馬釗〔集韻校勘記〕等,可供參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集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