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子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lectronic paper
作者: 賀秋白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子紙、電子墨水顯示器、它如紙張一般,是運用反射光顯示圖文的。最初的電子紙Gyricon是設計提供Alto個人電腦顯示器的新技術,最後演進成為現代電子紙技術的基礎。Gyricon是1974年由Nicholas K. Sheridon在全錄公司(Xerox Corporation)的Palo Alto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簡稱PARC)開發出來的。當時對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簡稱CRT)顯示器的亮度與對比度感到失望,尤其在室外光照較強的時候,不得不將窗簾拉上、或關燈,以減少影響其顯示。這促使Nick Sheridon想要研發一種新型顯示器的決定。Gyricon是希臘文,意指旋轉的圖像。外觀如同透明軟膠片,其中散佈了難以計數的小球,每一個球有兩種不同的對比顏色,如黑或白、紅或白,而且每半球帶有不同電極,假設黑半球是陽極、白半球就是陰極,每個小球外加透明外殼,殼內有油以便讓小球體自由旋轉。這些小球體是電子墨水,也是電子「紙」的核心。這些電子墨水之外,覆有膠片。再讓膠片設法施以正電或給與負電,牽動透明外殼中的「電子墨雙色小球體」(依電極不同而異)轉過來,觀看者可以看到黑點與白點排列出來的紋路(文字或圖畫)。再搭配控制技術,於閱讀該顯示器時,可關閉電源,顯示器仍維持顯示的文字或圖畫不變,若需變換顯示器頁面圖文資訊時才須要通電,此種特性稱之為「雙穩態(bi-stable)」,如此可以省電。
1995年Joseph Jacobson加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與兩位研究生開始發展新一代電子墨水,是以直徑0.04mm的透明微膠囊取代原有的小球體,膠囊內充填了帶顏色染料的油及帶電荷的白色二氧化鈦顆粒,利用外在電場控制白色顆粒上下移動。當白色顆粒往微膠囊的上方移動(接近閱讀者方向時),則呈現白色影像;反之往微膠囊的下方移動時(遠離讀者時),則呈現由膠囊內填充油的顏色,這項技術就是著名的電泳顯示(electrophoretic display,簡稱EPD)技術。2002年E Ink公司公布的電子顯示器是一種融合了化學、物理與電子製造的新材料。主要成分是以百萬計的微小電子墨水微膠囊,直徑細如頭髮。每一個微膠囊含有帶正電的白色粒子和帶負電的黑色粒子懸浮在清晰如水晶的液體中。當施加正電時,白色粒子移動至微膠囊頂部,閱讀者可見到表面出現了白色的斑點。於此同時,底部的一個相反的電場拉下微膠囊內黑色顆粒到底部隱藏。反轉此作法,黑色顆粒出現在膠囊的頂部,此時表面顯現出黑色斑點。
E Ink公司電子紙內電子墨顯微膠囊剖面圖資料來源:”Cross-section of electronic-ink microcapsules,” by E Ink Corporation, 2002, Retrieved June 12, 2012, from http://www.phosphorwatches.com/v/vspfiles/images/crossSection.gif.目前的市場上主流閱讀器Kindle閱讀器、Barnes & Noble Nook閱讀器、Sony Reader閱讀器、大陸地區的漢王閱讀器等大都採用E Ink電子紙,2010年市場占有率為九成。另外,達意公司(SiPix Imaging, Inc. & SiPix Technology, Inc.)則為第二大電子紙技術供應商。
電子紙除了運用在閱讀器,其它如:零售店內的電子式價格標籤和一般標誌、公車站的時刻表、電子廣告牌、手機螢幕。電子紙與數位繪圖紙(digital paper)不同,是一個搭配數位筆書寫的手寫板,能製作數位文字檔。其它的電子紙之技術有:電濕潤顯示器(electrowetting display)技術、干涉測量調節(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簡稱IMOD)技術等。同時,各方均正努力研發能夠顯現彩色的畫面的電子紙的技術。電子紙與電子墨水息息相關,請參閱本辭典辭目「電子墨水」一辭。陳君華(2007)。未來資料顯示的新選擇-電子紙。科技發展政策報導。2007 年5 月,第3 期,95-97頁。
參考資料:
陳君華(2007)。未來資料顯示的新選擇-電子紙。科技發展政策報導。2007 年5 月,第3 期,95-97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子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