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青春期納編儀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elebration of Being Ephebe
作者: 王連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青春期納編儀式是古希臘為青春期男童舉行的成年禮,使其成為部落內群體的一員。在希臘早期社會中,其部落的群體是其先民賴以生存的堡壘,亦是其傳統習俗的原創主。早期的希臘人,具有如性別、年齡、工作或圖騰等相同特徵,會聚成一群體,以抵抗外來侵襲的邪惡的神祕力量;這種為保衛自身安全的群體,任何人不敢隨便的闖入,亦不許任意離開,以維護此群體的嚴密防護。
  希臘先民從屬的群體,因其條件的改變,而引起所屬群體的改變,必須經過一定的儀式慶典,始能納入另一新的群體。此種授予歸屬群體的納編典禮之儀式,是希臘早期風俗的起源。
  在希臘早期的民俗上,納編從屬群體的儀式很多;其中較重要又極普遍的是男童青春期納編儀式。此儀式的要旨,是要確認男童至青春期取得成年男子身分必經的儀典,以示其不再從屬婦女或兒童的群體,亦即經此青春期納編儀式的年輕男孩,從此不再與婦女或兒童為伍,以表其成年男子的社會地位。
  希臘早期社會男童青春期納編於新群體的儀式中,有一基本特徵,就是此時男孩必須離家,過著忍受沖浸、禁食、鞭身、敲牙,甚至斷指或施行割禮,及假埋藏和真生還等的生活磨練與考驗;如其經得此嚴酷考驗,始能參加授納的典禮,正式成為成人群體的一員。
  希臘早期社會年輕男孩,一旦授儀納入成人群體,需在此團體中,學習適應新團體生活應備的神祕的宗教儀式,以了解抗拒其生活周遭不可知世界神祕力量的訣竅。簡略地說,其主要學習適應其新地位與新生活的項目有:(1)察看巫術的器物和神奇超人而又具法力的神器;(2)學習特定生活世界的習慣用語;(3)認識部落生活的傳統習俗;(4)熟悉社會民俗禁忌和婚姻法規。
  希臘早期社會的風俗原型之一的青春期始禮式,有其極大的教育因素與原創的德育意義。雖然此儀式中,有以鞭打考驗新加入群體者的忍受力,似乎作風野蠻,但其用以規範年輕一代穩重行為的嚴肅性,卻具有德育的效用。而此可從其教育要事、所看之事、所學之事和告誡之事來看,正是對年輕男孩施以德育的最好說明。以此而言,古希臘人強調青春期的重要,並善用年齡差異的群體,有其倫理、政治與教育的作用,亦是其文化發皇之所自。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青春期納編儀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