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扭傷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niǔ shā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ǔ shāng
解釋:
  1. 身體在活動時用力過猛或不小心,使筋骨或肌肉受傷。
    【例】筋骨扭傷應及早治療,以免惡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扭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iǔ shāng
解釋:
身體在活動時用力過猛,而使筋骨或肌肉受傷。如:「扭傷應及早治療,以免惡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扭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prain; Strain
作者: 郭志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醫學名詞。受外力衝撞因而超過生理學性運動範圍,使關節囊和韌帶損傷的狀態,稱之為扭傷。受傷之後會疼痛,運動時疼痛更加激烈,如果有腫脹,或伴隨有韌帶斷裂時,會看到皮下出血。受傷後緊急處理原則是R、I、C、E。依症狀不同分為:第一度輕度症狀,韌帶纖維損傷,約需休息一週時間。第二度中等症狀,韌帶部分斷裂,約需數週時間休息。第三度為韌帶完全斷裂,必需進行韌帶縫合手術處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扭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Sprain
作者: 劉淑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因外力的作用使關節運動超出它的可動範圍,因而其周圍的韌帶等柔韌組織被強力拉展或撕裂的現象,稱為扭傷。
  扭傷的症狀:扭傷很難和骨折區分清楚,需靠X光診斷。(1)劇痛、腫脹、無法活動,移動時疼痛增加;(2)傷處會瘀血青紫。
  急救處理方法:(1)立刻停止受傷部位的活動並抬高。傳統的推拿揉擦會更增疼痛及腫脹;(2)盡可能設法施行冰敷,冷敷時間越早,效果越好。以彈性繃帶加壓可減低腫脹,但不可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3)冰敷或冷敷,每次二十至三十分鐘,休息數分鐘,再繼續,最好是做到送醫為止;(4)若是穿鞋走路發生扭傷時,不可將鞋脫掉,鞋子有固定扭傷的踝部的功能。可能的話連同鞋子施行踝部扭傷固定包紮法;(5)輕微的扭傷,若傷處已不再腫脹,大約二十四小時後便可施行熱敷,每次亦是二十至三十分鐘,一天一至二次即可,促使傷處早些復元;(6)曾發生過扭傷的部位,注意其復健及保養,以免日後容易變成習慣性的扭傷;(7)行走、奔跑、腳被物所絆,突然扭擰,而足踝部位是由七塊小骨骼所組構,很容易發生扭傷性骨折,此種傷害有時很難治療,其成敗與否,端看急救是否得宜,同時絕對禁止活動。及時冷敷,壓迫包紮後抬高及固定。較嚴重的傷患,可能數星期都不能行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扭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閃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